精油疗法的源流和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油疗法的源流和进展

精油疗法的源流和进展 精油(enssential oils)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出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芳香疗法正是通过内服或外用,利用吸入体内的植物芳香物质,使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失衡得以恢复。作为最纯净浓缩的植物精粹[1],精油因而成为芳香疗法的核心。随着芳香疗法日益备受青睐,精油的研究应用也愈深广。在我国,精油在美容化工行业应用较多,临床医学研究少见报道。而了解、开发、应用精油,不仅对于中国攀增的心身疾病患病人群具有重要康复意义和良好应用前景,且开发道地中药精油也有助于中医药发展和与世界保健趋势接轨。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回顾精油疗法的源流及发展轨迹,撷取精粹,为临床科研服务。 1 源流 有史可查,精油最早出现在古埃及,主要用于祭祀,后发展为涂抹护肤,传至希腊,则开始了精油治病和化妆的历史。古罗马对精油的狂热几乎史无前例。但此时的精油只是用油浸泡芳香植物而成。真正意义上的精油出现于十字军东侵后的阿拉伯国家,1500~1600年间就能用蒸馏法生产出170余种精油。古老的民族医学中如印度和北美印第安,精油也早被重视和使用。1928年Rene Maurice Gatteffosse首次提出AROMATHERAPY(芳香疗法)这一术语后,国外再次重掀精油疗法热潮。 1964年法国Tean Vanet发表《芳香疗法》专著,将精油用于治疗创伤、烧伤和情感障碍。而英国Robert B Tissenand早在这一领域有所探索。此后,法、意、英科学家就精油对神经系统和睡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984年,日本报道了《芳香疗法的药理效用》论文和《芳香疗法之技巧》专著。1998年,芳香治疗师有了国家认定的资格确定,并纳入大学正式教学课程。在欧洲的主要国家,精油医疗纳入医疗保险的适用范围,日本则专设日本芳香治疗师协会。 2 精油的成分分析 精油的成分极其复杂,通常是由萜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等各种物质所组成的多成分混合体,其中以萜烯烃类最为重要。Cattefosse按照精油的化学成分及治疗作用进行分类:醇类(强身)、醛类(松弛)、酯类(解痉)、氧化物(祛痰)、酚类(引起兴奋)[2]。具体种类精油的化学组分也有确定:如真熏衣草油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3];石菖蒲油则主要含细辛醚、β细辛醚、二聚细辛醚、石竹烯等化合物[4]。 3 精油的采集 日本在精油采集方法上的研究较先进,除了传统的蒸气蒸馏、溶剂萃取外,目前有动态顶空采集法、旋空采集法、固相微萃取等方法[5]。而我国则多采用蒸馏法,近年来超临界萃取法也渐流行。精油成分因采集方法不同会有细微差异[5]。 4 精油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 日本多项研究证明,精油对人的想象力有促进作用[6],对人有抗菌作用[7],对人的情绪影响有镇静与觉醒作用[6~9]。 5 精油的治疗机制 精油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10],包括:(1)与人类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2)负责调控人体全身的神经化学递质和激素功能的丘脑下部;(3)控制人体注意力和记忆的额叶;(4)整合人体心身活动的网状结构系统。因此,精油可能是通过脑化学作用,从而改善和支持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 6 精油的临床辅助研究方法 以人作为试验对象的临床辅助方法[11]主要有皮肤电位(SPL)、伴随性阴性脑电波变化(CNV)、外周血压(PBP)、心率(HR)、皮肤电活性(EA)、瞳孔放大(PD)、脑血流(CBF)、脑电波、脑皮层活性等。 7 精油不同给药途径和毒性的研究 精油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肠道、阴道、局部皮肤及吸入等。据已有研究表明,口服精油在其吸收量上居所有途径之首[12]。但从安全角度看,口服用药的潜在毒性最大,肠道次之,阴道、局部皮肤再次之,以吸入法最为安全。有关精油毒性的报道集中在光毒性和致癌性[1],因此对某些精油的临床外用及使用剂量应谨慎。 8 精油的临床应用 就现有文献归纳,精油在国外较新应用[1,2, 12~14]:(1)妊娠分娩:有报道迷迭香油和罗勒油配成浓度为5%的制剂后用于缓解妊娠期第3期的腰痛;玫瑰等10余种精油通过滴枕、按摩、洗浴、滴涂等方法可以改善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并增强宫缩。(2)癌肿:用以改善焦虑,提高身心状况。(3)戒断:吸入黑胡椒提取液可以明显减轻吸烟者对烟草的嗜欲,吸入杏子油结合松弛训练有助于改善暴饮暴食。(4) 动脉压过高:据国外有关报道,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用精油主要有:玫瑰木油、依兰油、大蒜油、万寿菊油、香叶油、甘牛至油和狭叶熏衣草油、台湾扁柏油等。Jolanta报道用以上三种精油配合葡萄籽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