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献学参考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学参考资料.

文献学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释义 1.概念: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验证历史的依据,它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统称则为“文献”。 资料:汉、宋学者加注释时,“文”解为典籍,即历史文件和文字资料,“献”解为贤人(言论),即宿贤——保存在知识丰富的长老那里的口头传说材料。今天所谓文献,专指由文字记录的书面材料。(文献的早期含义包括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和博学多识,熟悉掌故。)文献。。 “文献”一词,现存的古书中,始于《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征”乃“证”也。“佾”指古代乐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八人为商颂为宋国经常唱颂、祭祀。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首先用“文献”一词为书命名,也取义于《论语》。是宋末元初的贯通历代典章制度之书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看看即可) 4.关于献,再举两例:(1)明代大学者焦竑有一部大书《国朝献征录》120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则是《当代人物传》。这个 “献”指当代重要人物,与历史关系重大的人物。(2)清代有位学者李桓编了一部《国朝耆献类征》720卷。耆,老也。献,人物。本书辑录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至清宣宗道光30年二百三十年间一万多人的传记资源,分十九类。 注: 《论语》最早的注:何晏-三国(魏)《论语注疏》 《礼记》最早的注:郑玄-东汉 《清秘述闻》法式善(记录清历代乡试、会试、题目第一名的主考官)。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文献载体主要指那些历史上已被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文献的物体。 甲骨 甲骨,指龟甲和兽骨。龟甲主要指龟的腹甲,较平整。兽骨则主要是牛的肩脚骨,间或有刻记事文字的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虎骨等。我国商代用甲骨刻记占卜文字,在世界上是独有的。“卜”字就是裂纹之状。然后在裂纹附近刻上占辞,包括时间、事件、占卜人、占卜结果。到事情发生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验辞。这样内容就很丰富,包括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欧猎、农业、畜牧业、疾病、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同时它是用象形文字刻上的,又保存了我国早期的象形文字,是研究古文字的宝库。我国真正有系统的文字仍以甲骨文为最早。 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以周代最多。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很多,约略可分为: 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礼器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奠告之用(诸侯出行,每舍必奠告,而古代宗庙之器不得携出,故另有行器)。其次则为腾器(陪嫁之物)。乐器。 礼器、乐器既用于祭祀,亦用于宴飨,又用于随葬。乐器还用于征战。兵器。农器。度量衡。钱币。布(形似铲,周代、王莽)、刀(形似刀,齐刀最著名,又有燕、赵刀币)、圆币(先是圆钱圆孔,主要在周代。后改为圆形方孔)。符玺。符,诏符,发兵用,分为两半,如虎符· 、鹰符。玺,印章,古代用以封检取信。古人封检用泥,王国维《简犊检署考》 考其制度最详。用器。常见的有铜镜、灯。三、石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竭、碑、摩崖。 揭。现存较早的是石鼓文,虽然较低,但仍是石柱,属于喝,共十鼓,各刻四言诗一首,咏秦国君游猎事,故又称“猎竭”,字体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具体年代有争议,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 摩崖。刻于崖壁,天然之石。秦刻石中的褐石,刻于褐石,可能是摩崖。 碑。碑之名起于周朝,墓所之碑用木,以引绳下棺。庙门之碑用石,以丽牲(用于祭祀的牲系在碑上,以取毛血),以测日影。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但极少。东汉则忽然勃兴,现在说的汉碑,一般指东汉碑。蔡琶是写碑文的名家。古代还把重要经典刻于石碑,作标准本。 儒家经典屡经刻石:① 汉熹平石经;② 魏三体石经;③ 唐开成石经(在西安碑林);④ 蜀石经(孟蜀至北宋刻于成都);⑤ 北宋石经;⑥ 南宋石经;⑦ 清石经。佛经刻石最著名的是房山石经,石刻文字在国外要远远早于我国。 四、竹木五、帛六、莎草纸莎草纸,又叫“纸草纸”、“埃及纸”。七、羊皮纸 八、贝叶贝叶又叫“贝多罗”,梵文伴t 妞或那加的音译,原义是叶子。 九、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过去历史记载是东汉蔡伦发明纸(发明于公元150 年)。现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纸,到东晋,纸才基本取代简犊。 (二)纸质文献的装演形制 纸质文献的装演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卷子 卷子一头有轴,在文字结束的尾端,不读时就卷起来

文档评论(0)

vc5gv1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