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地震区的地基基础解析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三、软弱粘性土地基抗震设计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三、软弱粘性土地基抗震设计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三、软弱粘性土地基抗震设计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三、软弱粘性土地基抗震设计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四、不均匀地基抗震设计 不均匀地基的类型 (1)故河道、暗藏的沟坑的边缘地带; (2) 边坡地的半挖半填地段,地形起伏。大面积平整场地地区; (3) 山区岩层与土层交界地段; (4) 局部的或不平均的液化土层及其他成因,图纸或状态明显不同的严重不均匀土层; (4) 海岸,山坡、海滨,在基础一侧具有临空面的地带。 2. 不均匀地基的危害 (1) 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等事故; (2) 具有临空面的地带,可能引起边坡滑动,是建筑物倾倒。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3. 不均匀地基抗震设计 1) 基本原则:避开不均匀地段; 2) 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详细勘察,查明不均匀地基的范围和性质; (2) 建筑物周围的沟坑应认真填平、压实,临近的沟渠应作坚实的支挡或改为暗渠; (3) 软硬相差悬殊的地基应认真处理,尽可能使软硬差别缩小,如果采用局部换土、重锤夯实,必要时可设置沉降缝。若不处理,即使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也将发生基础断裂事故。 四、不均匀地基抗震设计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五、基础工程抗震设计 (1)高层或多层建筑,尽量扩大基础底面的面积,减小单位荷载面积,如采用箱型基础与筏板基础等有利于结构抗震的基础类型 (2) 多层或地层建筑,如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则设计时应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如设置水平方向的封闭地梁,各楼层之间的圈梁和竖直方向在外墙四角和内外墙交接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使构造柱的钢筋与地圈与上部层间圈梁的钢筋相连接。 (3) 不良地基可采用桩基与石灰桩,以深层坚实土层作为持力层,有利于抗震。 (4) 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在唐山震害调查中,发现很多工厂车间的房屋在柱根处折断,这不仅是因为柱子的截面面积比基础小得多,而且截面是突变的。在地震水平作用下, 11.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五、基础工程抗震设计 基础周围有土支挡,而桩子四周无支挡,因此在柱根处发生剪切破坏。 (5)抗震工程的材料应有足够强度,不同材料应满足不同要求,具体如下: 目的:对液化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定量分析。 通常是根据液化指数来判分液化等级,以确定液化的危害程度。 《规范》4.3.5: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后,并按下表综合划分液化等级。 Notes:根据震害调查,液化土层越厚,层位越浅,标贯击数与临界标贯击数相比越小,即土越松散,液化危害越严重。 二、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特性 液化指数的计算: 二、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特性 表2—10中的措施未考虑倾斜场地和严重不均匀可液化土层的影响。 表中(一)表示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如采用桩基、深基础、深层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或挖除全部可液化土层等; 二、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特性 (二)表示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如加固或挖除部分可掖化土层等; (三)表示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采取的构造措施,一般包括减小或适应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各项措施; (四)表示可不采取措施。 (一)、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 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人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二、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特性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埋人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深度,不应小于0.5m; 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砂桩挤密、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且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人锤击数的实测值,不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4.挖除全部液化土层; 5.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二、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 11.4 土的动力特性 (二)、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值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值不宜大于5;对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粤教版(广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一册课件.pptx VIP
- 叁化(2008)1170 接触网设备及防护设施安装图.pdf
- 人脸识别门禁.pdf VIP
- 单一制和复合制课件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ptx VIP
- 创新创业基础(高职高专版)PPT教学完整课件.ppt
- 老旧小区弱电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数据脱敏处理与使用管理规则.docx VIP
- 和利时LE系列可编程控制器选型手册.pdf VIP
- 信息系统专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docx VIP
-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第2版)课件全套 第1--9章 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的基本概念 ---英语教材难度分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