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期末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期末复习

一、简答碳和氮同时在钢中的扩散特点⑴ 共渗温度不同,共渗层中碳氮含量不同。氮含量随着共渗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而碳含量则起先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反而降低。渗剂增碳能力不同,达到最大碳含量的温度也不同。⑵ 碳、氮共渗时碳氮元素相互对钢中溶解度及扩散深度有影响。由于N使g相区扩大,且Ac3点下降,因而能使钢在更低的温度增碳。氮渗入浓度过高,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相,因而氮又障碍着碳的扩散。碳降低氮在、相中的扩散系数,所以碳减缓氮的扩散。⑶ 碳氮共渗过程中碳对氮的吸附有影响碳氮共渗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共渗时间较短(1—3小时),碳和氮在钢中的渗入情况相同;若延长共渗时间,出现第二阶段,此时碳继续渗入而氮不仅不从介质中吸收,反而使渗层表面部分氮原子进入到气体介质中去 渗氮的工艺方法根据渗氮目的不同,渗氮工艺方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等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渗氮,称为强化渗氮,①一段渗氮(等温氮化)②二段渗氮③三段渗氮;另一类是以提高工件表面抗腐蚀性能为目的的渗氮,称为抗腐蚀渗氮,也称防腐渗氮。 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⑴物理催渗法:基本方法:A)高温化学热处理;B)高压或负压化学热处理;C)高频化学热处理;D)采用弹性振荡加速。⑵化学催渗法:分类:A)卤化物催渗法;B)提高渗剂活性的催渗方法。怎样确定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⑴设备(频率和功率):依据零件尺寸、硬化层深度要求合理选择设备。比功率的选择:比功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频率和要求硬化层的深度。⑵淬火加热温度和方式 感应淬火加热温度:(快速加热)一般比普通淬火加热温度高30-200摄氏度。已获得较均匀的组织。感应加热方式:同时加热淬火、连续加热淬火。⑶冷却方式和冷却介质 最常用的冷却方式:喷射冷却和浸液冷却法。 最常用冷却介质:水、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醇水溶液、乳化液和油。⑷回火工艺 :感应加热淬火后一般只进行低温回火,用以降低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不降低硬度。表面淬火的组织与性能、⑴表面淬火的金相组织:淬火前为退火状态的共析钢表面淬火后的组织:表层:马氏体M;向内:珠光体P+马氏体M;心部:原始组织珠光体。淬火前为正火状态的45钢表面淬火后的组织:表层:马氏体M;向内:铁素体F+马氏体M;再向内:铁素体F+珠光体P+马氏体M;心部:原始组织铁素体F+珠光体P 。⑵表面淬火后性能:表面硬度:快速加热,激冷淬火后表面硬度比普通淬火高。耐磨性:工件的耐磨性比普通淬火的高。疲劳强度:采用正确的表面淬火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零件的抗疲劳性能,降低缺口敏感性。钢在非加热平衡时的相变特点特点⑴在一定的加热速度范围内,临界点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快速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特点⑵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特点⑶提高加热速度可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特点⑷快速加热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马氏体回火有明显影响。淬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⑴ 淬火变形、开裂: ①尽量做到均匀加热及正确加热②正确选择冷却方法和冷却介质③正确选择淬火工件浸入淬火介质的方式和运行方向④进行及时、正确的回火。⑵ 氧化、脱碳、表面腐蚀及过烧⑶硬度不足: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硬度不足,除对已出现缺陷进行回火,再重新加热淬火补救外,应严格管理炉温测控仪表,定期按计量传递系统进行校正及检馅。⑷硬度不均匀: 可以进行一次回火,再次加热,在恰当的冷却介质及冷却方法的条件下淬火补救; 对尚未成型加工的工件,为了消除碳化物偏析或粗大,可用不同方向的锻打来改变其分布及形态。对粗大组织可再进行一次退火或正火,使组织细化及均匀化。⑸组织缺陷: 在淬火前应采用退火等办法消除过热组织。淬火方法及其应用⑴单液淬火法: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应用: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合金钢工件;对碳钢直径大于3~5mm的工件水中淬火,更小的可采用油淬;各类合金钢则以油为常用淬火介质。⑵双液淬火法: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冷却能力弱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应用:尺寸较大的碳素钢工件。⑶喷射淬火法: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应用: 主要用于局部淬火⑷分级淬火法: 把工件由奥氏体化温度淬入高于该钢种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的淬火介质(盐浴或碱浴炉)中,在其中冷却直至工件各部分温度达到淬火介质的温度,然后缓冷至室温,发生马氏体转变。应用: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⑸等温淬火法: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方法称等温淬火法。退火、正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比较⑴组织比较:相同点:均是珠光体型组织。不同点:正火得到的珠光体,过冷度较大,片间距细小;完全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片间距较大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