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死亡明书填写.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范死亡明书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 撰写规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监测的重要性 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是估计人群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基础。 从公共卫生和临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个说明卫生问题严重性的指标。不同原因的死亡率能够展示与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卫生政策。 死因监测的历史 早在中世纪末期,John Graunt1开始利用死亡报告卡了解人们死于何种疾病,从而开始了有序的监测活动。 欧美发达国家在18世纪开始建立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但目前还只有47个国家有覆盖全国的死因登记系统。很多国家只在部分城市和地区有死因登记、还有部分国家根本没有死因报告,对于了解国家不同地区人群的卫生需求极为不利。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2003年全世界有11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死因,75个国家没有报告; 只有64个国家死因报告覆盖率比较完整,23个国家死因登记覆盖人群达到90%,欧洲国家达到100%; 有28个国家覆盖人群低于70%,非洲国家低于10%;中国和印度死因登记覆盖率很低,但他们采取抽样方法作为补充。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采取ICD-9或ICD-10作为死因登记编码,28个国家错误编码高于20%; 其中39个国家的资料可以使用,其中12个国家的资料质量较高。 很少国家的死因登记质量很高,很难为决策提供参考。在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中,健全死因登记系统十分重要。 中国死因报告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北京,南京有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 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 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 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 2005年开始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中国死因监测现状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5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市登记死因。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2005年为160个监测点,复盖全国31个地区约7100万人,占全国人口6%。 中国死因监测现状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 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清。 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中国死因监测现状 中国80%的人死在家中, 导致死因诊断不准确。 医院死因报告缺乏规范,没有按照根本死因分类,缺乏有用的公共卫生信息。 人群分布、分析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各自报告死因顺位不一致。 缺乏IT技术支持,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需求。 上海市出生、死亡监测历史 1951 始于10个区 1973 扩展至全市人群 1989 应用ICD-9 1990 计算机化 (DIS, DR2000) 1998 流动人口进入监测系统 2002 ICD-10 2002 建立出生登记系统 死亡监测程序 主要由卫生部门完成 得到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协助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 居民死亡法定记录,有关部门据此注销户口,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 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 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公证必备的文件。 2006年上海居民死亡现状 2006年户籍死亡人数为98032人,其中男性死亡52223人 ,女性死亡45809人 。 流动人口死亡7778人,其中男性5186人,女性2592人。 医院病房死亡占总死亡41.92%。 急诊室死亡占总死亡11.22%。 来院已死占总死亡1.76%。 在家死亡占总死亡37.88%。 上海一天的死亡情况 平均每天死亡数: 289人 平均每天死于肿瘤: 88人 平均每天死于脑血管病: 55人 平均每天死于心血管病: 37人 平均每天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28人 平均每天死于损伤中毒: 22人 平均每天婴儿死亡: 3人 2006年上海市前十位死因顺位 2006年上海市男、女年龄别死亡率(‰) 2006年上海市男、女年龄别死亡比重(%) 200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死因顺位 2006年上海市流动人口男、女年龄别 死亡比重(%) 2006年上海市流动人口死亡因顺位 2006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前十位死因 上海市2006年主要死亡原因的平均死亡年龄 200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婴儿死

文档评论(0)

16588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