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溶解性:羧酸衍生物可溶于有机溶剂。 酰氯和酸酐不溶于水,低级的遇水分解; 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酰胺低级酰胺可溶于水。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可与水混溶, 是很好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二元酸酯:丁二酸酯可发生分子间酯缩合反应,形成六元环的酯。 二元酸酯若分子中的酯基被四个以上的碳原子隔开时,就发生分子内的酯缩合反应,形成五员环或更大环的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称为狄克曼酯缩合。 分子内酯缩合( Dieckmann缩合)建立五、六元环系 [环化方向] 含两种不同?-H时, 酸性较大的?-H优先被碱夺去。 例 1 例 2 例 3 从理论上分析,有可能生成四种化合物。但酮的?-H比酯的?-H活泼。酮提供?-H为主产物,生成?-二酮 酮与酯之间缩合 NaH NaH H2O H2O 例 4 例 5 发生分子内酮酯缩合时,总是倾向于形成五、六元环。 例 6 酮酯缩合 实 例 例 1. 选用合适的原料合成 酯缩合 C6H5COOC2H5 + CH3COOC2H5 { ? 1NaH 1NaH 2H+ 2H+ -CO NaH 三、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一)结构及互变异构 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争论: 烯醇式结构(1863)CH3C=CHCOOC2H5 Geuther OH 证据:烯烃性质-加溴(使溴水褪色);烯醇式结构-三氯化铁水溶液显色;醇的性质—与三氯化磷,乙酰氯反应等 酮式结构(1865): Duppa 和Frankland 证据:有酮的典型性质—与亚硫酸氢钠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变为3-羟基丁酸乙酯。 ?-丁酮酸乙酯、3-氧代丁酸乙酯 1911年Knorr证明乙酰乙酸乙酯实际是酮式和烯醇式混合物,酮式和烯醇式混合物是互变异构,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互相转换。 乙酰乙酸乙酯在不同溶剂中烯醇式和酮式比例不同,溶剂极性越小,烯醇式比例越高。质子型极性溶剂易于与酮式形成分子间氢键,酮式比例高;非极性溶剂易于烯醇式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所以在环己烷类非极性溶剂中烯醇式比例高 酮式92.5% 烯醇式7.5% 存在互变异构的原因是生成的烯醇比较稳定: ?-H的酸性,亚甲基上的氢活泼容易失去, pKa 11,与氧结合形成烯醇。 由于: 2.分子内氢键 3.形成π-π、 p-π共轭体系 ——酮-烯醇互变异构—— 烯醇式% ?-H的酸性强,共轭体系长,烯醇式比例高 乙酰乙酸乙酯 酮的反应 烯醇的反应 ——酮-烯醇互变异构—— 酮式 烯醇式 鉴别: 丁酸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 2-己酮 FeCl3 -- +蓝紫色 -- Br2/H2O - 褪色 - 2,4-二硝基苯肼 - 黄 黄 NaOH/I2 黄 黄 分子中的亚甲基受两个羰基的 影响,比较活泼,与醇钠等强碱作用,生成乙酰乙酸乙酯的钠盐,可与卤代烃或酰卤反应。 负碳亲核试剂 负碳亲核试剂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二)乙酰乙酸乙酯的α-烷基化、 α-酰基化 CH3COOC2H5 C2H5ONa -C2H5OH Na+ CH3I NaH -H2 Na+ CH3COCl 酰基化多用酰卤,用氢钠催化,不用醇钠(与醇反应) 。 (三)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H+ -CO2 -OH(稀) 酮式分解生成丙酮 ?-酮酸不稳定 H2O H2O C2H5OH -OH(浓) 酸式分解生成乙酸 (四)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烷基和二烷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可进行酮式分解或酸式分解,合成取代乙酸和取代丙酮.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② ① 二者是竞争反应,都会有副产物 (1)合成甲基酮: 例: 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先引入大基团,再引入小基团,否则有位阻。 肖特-鲍曼条件:反应条件为用吡啶、三乙胺、N , N-二甲苯胺(溶于有机溶剂)等弱有机碱来中和生成的酸,是制备酯的常用方法。 酰氯、酸酐反应活性高,合成酚酯、叔醇酯。酚用酸酰化几乎不反应 环状酸酐控制条件可得单酯或双酯 醇过量产物 酯交换的讨论: (1)酯交换用酸(HCl, H2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