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数词三浅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数词三浅谈

李丽姣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作者简介:李丽姣,(198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古汉语数词三浅谈 摘要:古汉语数词“三”表“多”的意义众所周知,例如“三番五次”、“一波三折”、“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三”还表示“少”,例如“三心二意”、“三寸金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说法。清人汪中早已在《述学·释“三”、“九”》中明确提出了三可以表多这一用法,但目前为止仍未明确解释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于三可以用来表少这一现象的解释更是少之又少。文章列举大量实际例子证明“三”在文献使用过程中既表可以表“多”又表可以表“少”现象,并从人类原始思维和词汇演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以三表多 以三表少 原始思维 词汇发展 众所周知,在古代汉语中,三除了表示实际数量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可以表示多。 (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多年来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 这两句来自《诗经》,讽刺了统治者对于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愿望。这里的三岁是指多年的意思,不是确确实实的三年。 (2)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 “鲁仲连辞让者三”,并非指不多不少正好推让了三次,而是多次辞让平原君的封赏,“终不肯受”的“终”表明次数之多,如果仅仅推让三次,无法表达出鲁仲连爱国为民,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 (3)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经·小雅·采薇》 “三捷”都被解释为实数三次,朱熹《诗集传》 :“戎车既驾,而四牡盛矣;则何以定居乎?庶乎一月之间,三战而三捷尔。”朱熹认为是一个月打了三次仗。孔颖达也解释为:“庶几于一月之中三有胜功。”诗句背景是边疆战士对于过去猃狁之战的回忆,描述了战况的激烈和紧张。我们没有实际文献材料证明在西周时期,军队每个月都要打三次仗,更不了解是否每个月军队都要调动三次,所以“三”只是个概数,是多次的意思。 (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以。”《论语·公冶长》 这句话产生了一个成语“三思而行”,并且今天我们仍在使用。它意思是做事情要慎重,多加考虑。“三思”不是思考三次,而是反复考虑,然后再付诸于行动。 下文的“再”是实数,指两次,孔子告诉他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5)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从三个方面多次反省自身,并不是单单的每天反省三次,和上文的“三省”一样。在古汉语中,数词加上动作性的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频率,是虚数。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三隅” 是指由一个方面推知更多的其他东西,现在我们还有成语“举一反三”。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玦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举起身上所配的玉玦来示意项羽不要再三犹豫,赶快杀掉刘邦。没有文献记载证明范增只举起了三次玉玦,并且只有只举起三次无法表达出项羽的犹豫和宴会的紧张激烈。 (8)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左传·成公二年》 经常翻译成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但是,我们无法得知晋军到底追击了多远,而且齐军不可能只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不多不少正好三圈之后齐公乘坐的战车就被树干挂住了。所以“三”实际上是个概数,表多的意义。 (9)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尤恐失天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里指周公洗一次头,多次握住自己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吐多次,周公为延揽贤才而忙碌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小篆和甲骨文都像一只脚伸出三个指头的样子。手和脚不止有三个指头,造字时却只画出三个来,说明在远古造字初期就开始以三表多。 合体会意字也反映了古代以三为多的概念。如:羴,气味大,从三羊。骉 ,众驰,从三马。犇,从三牛,奔跑。森,木多貌。 雥,群鸟也。 垚 ,土高也。轰,群车声也,从三车。磊,众石。炎,火苗。 还有的字是用笔画的重叠来表多的概念,如川,甲骨文写作 ,三股水流来代表江水。气, ,甲骨文作三横,小篆作。水流不止三股,云气不止三缕,都是以三概多。 到了现代,仍有许多成语俗语以三表多:一波三折、一日三秋、三心二意、说三道四、三令五申、三教九流、三媒六证、三番五次、垂涎三尺、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亩之地,三蛇九鼠。 我们知道了三可以表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三还表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

文档评论(0)

jishu95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