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docVIP

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

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 杨爱芹1,柴玉珍1,宋 敏2 (1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2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引用本文:杨爱芹,柴玉珍,宋敏. 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3):6409-641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3.004 ORCID: 0000-0002-8606-0623(杨爱芹)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生物陶瓷:生物陶瓷是用作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一类陶瓷材料,即直接用于人体或与人体直接相关的生物、医用、生物化学等的陶瓷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具有耐高温、不老化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宫内节育器:目前临床使用的避孕工具可以大体分为3种类型:输卵管节育器、宫内节育器以及阴道用节育器。其中,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避孕工具,宫内节育器的构成材料是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摘要 背景:宫内放置节育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避孕方法,可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或者化学物质干扰等方式达到避孕的效果。目前,关于生物陶瓷的优良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应用于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少见报道。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 方法: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金属裸铜组、生物陶瓷组。将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与金属裸铜宫内节育器置入大鼠子宫中段,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置器30 d后,按照雌雄比3∶1的方式,对30只雄性大鼠与3组雌性大鼠进行交配。孕14 d。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记录3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并计算避孕率。余下大鼠中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取出金属裸铜组、生物陶瓷组节育器,再次进行交配实验。交配后14 d记录3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计算怀孕率。置器60 d后,处死3组剩余的大鼠,进行肝、肾组织与子宫内膜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①避孕情况:金属裸铜组和生物陶瓷组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 0.05),避孕率均达到100%;②生育能力恢复情况:空白对照组和生物陶瓷组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受孕动物数以及生育能力恢复率均显著优于金属裸铜组(P均 0.05),空白对照组和生物陶瓷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0.05);③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检查:生物陶瓷组可观察到腺体存在轻度扩张现象,腔内外均可观察到一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但程度较金属裸铜组相对较轻。各组大鼠肾、肝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未出现异常;④结果表明,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与金属裸铜宫内节育器均可以获得理想的避孕效果,不会对大鼠的肾、肝组织产生异常影响。但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具有更好的生育力可逆性恢复能力,且对子宫内膜产生的刺激作用较轻。 关键词: 生物材料;材料相容性;宫内节育器;生物陶瓷;金属裸铜;避孕效果;子宫内膜;实验;大鼠;生育能力;组织学观察 主题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宫内避孕器;避孕;子宫内膜;组织工程 Contracep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a biological ceramic intrauterine device Yang Ai-qin1, Chai Yu-zhen1, Song Min2 (1the Third Hospital of Jinan, Jinan 2501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Jina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Jinan 2500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Intrauterine device (IUD), widely used for contraception, achieves contraceptive effect by mechanical stimulation or chemical interference. Biological cerami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good performance and biocompatibility, but its effect used for IUD is rarely reporte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aceptive effect of biological ceramic IUDS. METHODS: Totally 90 femal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