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

复习试题: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试题: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

保密启用前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综合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题卷共6页,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第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A血缘纽带关系稳固 B.聚村而居孤立隔膜C.封建依附关系严格 D.土地人口的2.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材料旨在反映 A.内阁阁员持掌宰相之职 B.内阁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 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 4.《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 A.长途贩运的发展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商帮”的出现 D.商业城镇的繁荣 5.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 A.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C.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 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7.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 B.不切实际的空想C. D.8.《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了评价,它们分别体现了 A.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C.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 9.《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10.据统计,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纱厂、纱锭、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