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磷参考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磷参考酸

亚磷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H3PO3)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亚磷酸 识别 CAS号 13598-36-2 RTECS SZ6400000 性质 化学式 H3PO3 摩尔质量 82.00 g/mol g·mol?1 外观 无色固体 密度 1.65 g/cm3 熔点 70.1 °C 沸点 分解 溶解度(水) 可溶 结构 分子构型 四面体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22-35 安全术语 S:26-36/37/39-45 主要危害 刺激性 NFPA 704 0 2 1 ?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H3PO4、H3PO2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来自25 °C,100 kPa。 含氧酸。另外还有磷酸(H3PO4)和次磷酸(H3PO2)。 亚磷酸的酸酐为P4O6。 P4O6 + 6H2O → 4HP(O)(OH)2 [编辑] 互变异构 H3PO3 以HP(O)(OH)2这种形式描述比较好。此物质会与P(OH)3形成平衡。磷酸类的H经常会被其他物质所取代。在固态时,HP(O)(OH)2 为四面体结构, P=O 键长为 1.48 ? , P-O(H) 键长为 1.54 ?。 [编辑] 制备 虽然磷酸容易取得,但大多将三氯化磷溶至水中或水蒸气中以制备亚磷酸: PCl3 + 3H2O → HP(O)(OH)2 + 3HCl [编辑] 参考资料 Holleman, A. F.; Wiberg, E. “Inorganic Chemistry.?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2001. ISBN 0-12-352651-5. D. E. C. Corbridge. 揚hosphorus: An Outline of its 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Technology.?5th ed. Elsevier: Amsterdam. ISBN 0-444-89307-5. 磷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磷酸 IUPAC名 trihydroxidooxidophosphorus phosphoric acid 别名 正磷酸、原磷酸 识别 CAS号 7664-38-2 性质 化学式 H3PO4 摩尔质量 98.0 g·mol?1 外观 白色固体或者无色粘稠液体(42?°C) 密度 1.685 g/ml (液) 熔点 42.35?°C(316?K) 沸点 158?°C(431?K)((分解)) pKa1 2.12 pKa2 7.21 pKa3 12.67 黏度 85%水溶液 ?? cP 危险性 欧盟危险性符号 腐蚀性 C 警示术语 R:34 安全术语 S:(1/2)-26-45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 三聚磷酸、连二磷酸 过一磷酸、偏磷酸、过磷酸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来自25 °C,100 kPa。 无机酸,是中强酸。由五氧化二磷溶于热水中即可得到。正磷酸工业上用硫酸处理磷灰石即得。磷酸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加热会失水得到焦磷酸,在进一步失水得到偏磷酸。磷酸主要用于制药、食品、肥料等工业,也可用作化学试剂。 [编辑] 结构 以磷为中心、四个氧环绕其周围,其中包括一个双键氧和三个羟基。三个可解离的氢原子分别与三个氧原子结合。 ??磷酸是一个关于 变态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变态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葱的鳞茎 变态茎基本是指植物中茎的一种分类,因为生长环境而演变出有具有茎的基本功能,但是其生长型态有异于一般的茎就称为变态茎,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的一种。通常茎具备有支撑以及输送或储藏养分的功能,部份也有能行光合作用的茎,呈直立式支撑著整株植物,大多数都是植物的主干。但是有些型态不同的,例如常见的马铃薯就属于块茎,大蒜、葱是属于鳞茎…等;这些都是属于“变态茎”。换句话说,植物的茎经过演化,改变了一般正常茎的型态,这些都算是变态茎。[1] 目录 [隐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扩充,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2010年10月3日) 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空间填充模型的叶绿素分子。 叶绿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图中紫色部分为细胞壁,绿色部分为叶绿体)。 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藻类和蓝藻中的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蓝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 并非只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