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文学教案(第2章-河流)-叶许春2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学教案(第2章-河流)-叶许春2全解

当研究枯水问题时P(X≤x)是枯水频率,而P(X >x)称为保证率,其重现期 : 例,对于P(X >x)= 80%枯水流量,重现期T=5年,称此为五年一遇的枯水流量,或称为保证率为80%的流量。 所谓百年一遇的暴雨或洪水,是指大于或等于这样的暴雨或洪水在长时期内平均100年发生一次,而不能认为每隔100年必然遇上一次 。 2、趋势变化: 鄱阳湖湖口站年流量变化趋势图 四、地下水补给类型 (1)分布地区:地下水是河流补给的一种普遍形式 (2)补给时间:一般河流全年均有地下水补给,尤其在缺乏地表水补给的枯水季节,河流仍保持着连续不断的水流,称为“基流”,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来维持,此时河流流量过程实质上是地下水补给过程。 (3)补给特征:稳定、可靠、均匀 浅层地下水又叫冲积层地下水,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大,补给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河水的补给存在双向互补和单向补给关系。 事实上,一般较大的河流,常常是两种或多种形式的补给,称为混合补给。如长江、黄河既有雨水、雪水、冰川水,也有地下水、湖沼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由于埋藏较深,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其补给水量只有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不明显,故它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 除了河流的天然补给以外,还可根据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而进行人工补给。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水量多的长江水北调补给水量缺乏的黄河等。 2.3.2 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一、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分割(基流分割) (1)平割(水平直线分割法) 在洪水流量过程线上找到涨水段的最低点,即起涨点A,由最低点A引一水平直线交退水曲线于B点,AB线以下的水量作为基流(地下水补给),AB线以上作为地面经流。 此法简单易行,当有浅层地下水补给混杂其中时,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2)斜割(斜线分割法) B/ 事实上,雨后浅层地下水补给量比雨前有所增加,则地面径流停止点B‘应比B点高。由起涨点A引斜线到退水段上的地表径流终止点B’。AB‘线以下部分为地下径流补给,AB’以上部分为地表径流补给。同理,AB线以下部分为深层地下水补给,而AB与AB‘之间部分可认为浅层地下水补给。 直线分割法的缺陷:忽视了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因而误差较大。但简单易行。 (3)退水曲线法 退水曲线法示意图   指根据标准退水曲线,将流量过程线由两端向内展延地下水退水曲线,退水曲线以下部分即为地下径流部分。 即由起涨点A顺退水趋势延伸到C点,AC段为前次洪水过程的延续。再从地表径流终止点B向前延伸到D点,最后用直线CD将两条退水曲线连接起来,ACDB线以下即为地下水补给。 2.3.3 河流的类型 根据补给水源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雨水补给的河流 河流水量随雨量的增减而涨落,径流的年内变化趋势与降水一致。汛期集中在雨季,汛期水量呈现陡涨陡落的变化,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流量过程线呈锯齿状、梳状或双峰状。 ②雨水-融水补给的河流 ③融水-雨水补给的河流 2.4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降雨-径流过程概化图 在径流形成中通常将流域蓄渗过程,到形成地面汇流及早期的表层流过程,称做产流过程。坡地汇流与河网汇流合称为流域汇流过程或汇流过程。 1、降雨量; 2、降雨强度; 3、降雨过程; 4、暴雨范围(降雨范围); 5、暴雨中心的移动路径。 2.4.1、降雨阶段(降雨特征对径流过程的影响) 2.4.2、流域蓄渗阶段(降雨损失阶段) 1、植被截留及其影响因素; 通常把降雨开始之后,到地表径流产生之前,降雨的截留、下渗、填洼及蒸散发等雨水的耗损过程概化为流域的蓄渗阶段(停蓄阶段)。 W:树冠投影面积截留量; E:单位面积的蒸发量; T:时间; P:雨强(次降雨量); 2、下渗及其影响因素; 3、填洼及其影响因素; (1)下渗的物理过程及其计算 霍顿公式: k:土壤的渗透系数; (2)影响因素: 土壤的渗透性;土壤的前期含水量;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地形坡度;植被条件 影响因素:闭合洼地数量、大小有关 水库;堰塘;湖泊;洼地 2.4.3、产流阶段 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 机制 p, In, e, s, f分别为降雨强度,截留率,蒸发率,填洼率,下渗率 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产流条件: 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 一、产流机制 超渗地面产流示意图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发生在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和相对不透水层的界面上 产流率:rss=fA-fB 产流条件: 上层有下渗水流(必要条件); 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的界面(前提条件); 供水强度要大于下渗强度(充分条件);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