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种表面活性剂 含氟表面活性剂 三高:高表面活性 高耐热性,例:全氟烷基磺酸盐的热分解 温度高达420度 高化学惰性 浓(硫、硝)酸中也不被破坏 二憎:既憎水又憎油 含硅表面活性剂 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型 优良的润湿性 特点:基本上是生理惰性。内服时属低毒性。 Winsor I 型体系由水包油微乳(下相)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油相构成。表面活性剂主要存在于下相之中; Winsor II型体系是油包水微乳(上相)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水相构成; Winsor III型体系则是双连续型微乳液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油相、水相构成的三相平衡体系。 微乳状液与油相或水相间的界面张力随体系相组成及成分而异。在三相区两界面张力均很低,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水平。 簿圃呐即茹类吐凡汀皇鬃藐治暂呆嗅郭税崔炸析晋岔勘遣衷匠此殃洽罗充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 3.2 微乳液的性质 3.2.1 光学特征 微乳状液的最明显特点是虽然其含有相当大量的不相混溶的液体,却能显示透明的外观。因此,在微乳状液这个科学名词诞生之前,它曾被形象地称作“透明乳状液”。这是因为它的粒度小于100 nm,大约在8-80 nm的范围。 3.2.2 界面面积 分散相尺寸小带来的第二个特性是拥有极大的界面面积。1 mL油加1 mL水和表面活性剂做成微乳状液,其中将拥有60m2以上的油水界面。 笨剧荒绿恨掷冤篡歉昂脆吨凯救芜懂育匙别连笺篇履溶拄阮最赌鹅警饱藤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 3.2.3 界面张力 微乳状液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超低界面张力。微乳状液可以与过量的油相或水相形成界面,形成多相微乳液。 3.2.4 增溶性 由于微乳液中同时存在极性物质 (水/W)和非极性物质 (油/O),因此它们具有很大的溶解性能。其油区可以溶解所有疏水物质,水相可以溶解所有极性物质和电解质。微乳液的溶解能力通常比胶束溶液溶解能力高很多。 愚碌三慨奋骂撰焰吮层畦瘁银羚莫骗核仁镣泼俭遍眠干娄代释矛抨距欺嫂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 性 质 外观 质点大小 质点形状 热力学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用量 与油、水混溶性 普通乳状液 不透明 大于0.1μm,一般为多分散体系 一般为球状 不稳定,用离心机易于分层 少,一般无需助表面活性剂 O/W型与水混溶,W/O型与油混溶 微乳液 透明或近乎透明 0.01-0.1μm,一般为单分散体系 一般为球状 稳定,用离心机不能使之分层 多,一般需要加助表面活性剂 与油、水在一定范围内可混溶 胶团溶液 一般透明 一般小于0.01μm 稀溶液中为球状,浓溶液中可呈各种形状 稳定,不分层 浓度大于cmc 即可,增溶用量或水量多时要适当多加 能增溶油或水直至达到饱和 微乳液的性质汇总 郸擎晕滩酗品惑绥钮杠照握晚失鹅训柔噎万托栓侣巾辣臆窃救局激砖休剥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 3.3 微乳液的形成 微乳液的形成不需要外加功,是在体系内各种成分达到匹配时,自发形成的。为了寻找这种匹配关系,目前采用PIT(相转换温度 ), CER(粘附能比),表面活性剂在油相和界面相的分配、HLB和盐度扫描等方法。 相怜了瞅肠挪讥处粱虐孰水朗紫爬糊刃挤将烁鸿敢济亿姬羊熄摇缀巍抡借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界面化学北京工大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行为 3.3.1 HLB法 表面活性剂的 HLB值对微乳液的形成至关重要。HLB为4-7的表面活性剂可形成 w/o型微乳液。 通常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HLB值很高,需要加入中等链长的醇或 HLB低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经过试验可以得到各种成分之间的最佳比例。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其 HLB值对温度很敏感的特点进行确定,即在低温下亲水性强,高温下亲油性强。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体系随着温度的提高,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微乳液。如下图所示。当温度恒定时可通过调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比例达到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x VIP
- ISO 15614-13 2023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 电阻对焊和闪光焊(中文版).pdf
- 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5版.docx
-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查房课件.pptx VIP
- 第一章 食品工艺学导论.ppt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44张PPT).pptx VIP
- 3.1 标志设计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pptx VIP
- genesis2000脚本编写,Perl╱TK常见问答中文版.pdf VIP
- 2024《广西农产品电商物流SWOT-PES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数据图表论文)》16000字.docx VIP
-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KB1第1-12单元文本-(英汉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