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胜浦宣卷及其宣卷先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胜浦宣卷及其宣卷先生

胜浦宣卷及其宣卷先生 马觐伯 喜闻胜浦宣卷在2009年被江苏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拍额相庆的。 胜浦宣卷,几百年来在江南乡村盛行不衰,由于他的民俗性传统性被乡民接受并流传,成为乡村喜庆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宣卷采用了古老的民间说唱形式,拥有数以千计的传统宣卷文本,以及遗存至今的传统程序、祭祀仪式、民间观赏习惯等诸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特征,让它深深扎根于民间。 宣卷即宣讲宝卷之意。其形式以说唱为主,是从宣讲经典的宗教活动而演变的一种民间文艺说唱形式,其滥觞于南朝时期的“佛教宣讲”,后融入隋唐时期的“法曲道情”,两宋时期渐成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国时期 继续流行于南方诸地。形式既有传统的“二人”双档宣卷,也有数人合奏的丝弦宣卷;宣卷用的是吴侬软语的方言,音调轻松流畅,婉转动听,其伴奏音乐古朴简洁,悠扬典雅。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曾给当时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农民增添了许多乐趣。民间很多人欢喜听宣卷,常被宣卷先生连说带唱的故事深深吸引,为其喜、为其悲;为其乐、为其哀;为其爱、为其恨。有时听客为了听出个结果而彻夜不眠,坐等天明。 崇祯本《金瓶梅》的木刻版画插图中,有一幅描绘第三十九回“吴月娘听宣黄氏卷”的插图,为我们了解明代宣卷的实际场景提供了直观的画面。画中,烟云缭绕,明烛高照。厅堂上横置一案,案上除香烛灯花外,尚有宝卷一本,薛姑子端坐案后,双手合十作念念有词状,右侧陪坐着吴月娘,长案两侧各横坐女眷两人静听状。“直至四更天气.月娘方令两位师父收拾经卷”。在昆山《陈墓志》上也有 “三月二十八,东岳庙进香听宣卷”的记载。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宣卷几乎传遍整个江南。 在苏州乡村里的一些庙会等民俗事像和农家婚庆、寿诞、新居落成、婴儿剃头等礼仪之日都要请宣卷来热闹一番,以求得祈福禳灾。传统宣卷一般是两人搭档,故称双(人)档。宣卷在事主家进行的,在客堂(厅)北首正中,纵向拼放两个八仙桌,坐北朝南,北首墙壁悬挂中堂(做寿挂寿星轴、结婚挂和合轴),桌上靠墙列置着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南极仙翁、土地公公、阴曹阎王、五路财神等各方数十尊诸神众佛的画像(也可在红纸上写上神名替代画像),这些称作纸马。纸马前的桌上备有酒盅和糖果、荤素祭品及礼盆,台前红烛(寿烛或喜烛)高燃、清香(或寿香)袅袅,宣卷先生分坐八仙桌东西两旁,面对着面。东首的称“上手”,面前桌上放着醒木、折扇、锦绢(经盖)和木鱼等道具。宣卷先生翻开卷本(即宣卷脚本,统称宝卷)置于桌上,照本宣讲,时说时唱;西边的称作“下手”,一边击打着磬子,一边嘴里和附着“上手”每句唱词的最后一两个字,并加唱“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加以落调,被称为“和调”。 宣卷调仅是三四种,一般为《南方调》、《四季调》等,在苏州地区,当时吴江、昆山、吴县(现析为吴中、相城、及园区等区)等地在唱法上虽不尽相同,存有差异,但基本曲调八九不离十,都是清脆爽朗、缓急得当、声调平和、雅俗共赏。宣卷调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阅卷本,照本宣科,无记诵背读之劳禅门功课—在里面夹着一张张小纸条。生怕金宗一些字不识,唐先生预先用一张小纸条注明读音,分别夹在这些有冷僻字的页码里。金宗十分感激唐先生的备至关怀,所以,后来唐先生年纪大,行路不太方便,不能外出宣卷了时,金宗回来也要给先生一些烟钿。唐先生也十分感激。在他体染膏肓时,将全副宣卷家当和几十本宝卷都交给了金宗,吩咐说:“农村里需要宣卷,你不能放弃,要坚持。” 农村里确实需要宣卷,凡有婚礼、做寿、造屋、婴孩满月剃头等民间礼仪,事主家都要请来宣卷班子热闹助兴。可是,宣卷是一门苦差事,宣卷先生露水里去露水里回,一场卷宣下来要到凌晨3点甚至天明,回到家时疲惫不堪。当时有人曾劝金宗放弃宣卷:“你父亲做几十年干部,你干部不做,去做那种不三不四的事没有出息。”金宗一度也曾想打退堂鼓,是唐先生告诚他:“你学好这个宣卷有意义,第一你能在学习文化上有帮助;第二也是传承了一种传统艺术”。几年来,金宗听了先生的话,坚持了下来的。后来唐先生去世去,金宗更有了一种责任,要把先生的事业担起来,把宣卷传承下去。 在改革开放前,还有不少人认为宣卷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甚至有人认为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所以,金宗他们都是偷偷地干的。戏谑自己是“地下工作者”。改革开放后,从“地下”转为公开,金宗就大胆地在社会上宣卷,并组织了几个爱好文艺的同事一起来搞宣卷。这时候开始,不仅在本乡本土做做,还跑到外地去活动。时间一长,金宗在外宣卷有了一定的声誉,远在上海、吴江等地的乡民也来请金宗去宣卷。不管是地方庙会,还是农家举事,金宗只要有人来邀请,他不论天气好坏,都会带着一班人如期而至。特别近10年来,他的宣卷生意忙得应接不暇。有时,初搭班子的缺“上手”,也要让他出场带带新手、撑撑场面。几年下来,他带过不少人,都同他合得来。现在常年搭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