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院制度导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书院及其产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学派性书院是各个学派的教育思想的实验学校,其基本的教育特点是自由讲学。 书院产生的原因: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的影响。 二、书院的发展 (一)唐代的书院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那时的书院有官方创办和私人设置的两类。 官方创办的书院只是校书、藏书的场所,如唐代的丽正书院。唐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为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私人所设的书院多是读书人私人读书之地,他们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书院,如遂宁张九宗书院,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二)两宋的书院 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书院兴盛的原因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 两宋的书院 (1)北宋最为著名的六所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星子县北(今江西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下。 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市)西岳麓山抱黄洞下。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县太室山(嵩山)南麓。 在应天府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又名睢阳书院。 在湖南衡阳县(今衡阳市)北石鼓山。 (2)南宋的书院 南宋书院在各方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大幅度扩大;大量的宋初著名书院都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书院内部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书院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备。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1179年,朱熹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次年修复后,朱熹亲自掌教,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学规。 三、元、明、清的书院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规定书院山长待遇同州学学正相等,山长由行省任免。元代设立直学之职,掌管书院钱粮,于是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和地方官学学生一样,通过考核也可以有作官的前途。这样,书院就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几度兴衰。明初,因为汉族统治恢复,提倡科举,重视官学,书院受到冷落。明中叶后,因为科举越发僵化,官学有名无实,于是,书院兴盛起来。明中叶后日趋腐败的政治必然遭到儒家士大夫的批评,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加强。所以,从嘉庆、万历以后,朝廷先后四次下令禁毁书院。 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 (1)完备的讲会制度使之成为文化学术中心。 (2)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采取抑制态度。 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谕在各省设立书院,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 著名学者阮元创办的杭州诂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堂,就是当时训诂考据学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场所。 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政府下诏将各省所有书院,在省城的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的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改为小学堂。 讲 堂 第二节 书院的管理与教学 一、书院的组织、管理 由民办向官办发展;经费自主,主要依靠院田收入。 重视自己的特色。办学特色(1)办学目标: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2)选址:多设山林僻静之处。(3)主持人:自行聘请地方名儒。(4)奉祀:多奉祀本学派鼻祖。 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通常由书院负责人兼职组织管理和日常教学,不再设其他人员和机构。 学规严密:如《白鹿洞书院揭示》。 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的安排。 《白鹿洞书院揭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辩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