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题裁特点,建立古代诗歌的类型概念 2、抒情诗 以景托情 直抒胸臆 借物言情 对比抒情 用典抒怀 5、山水田园诗 内容: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 特点: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7、边塞诗(标题中“塞”、“塞下”、“塞上”、“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 这类诗内容多反映边塞生活。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或责怨)。 读懂诗歌 1.关注题目:时间、地点、人、事、情(题材) 2.关注作者: 3.关注注释:难懂的字词、写作背景 4.抓关键词:诗眼、表现情感的字 5.掌握各种题材的诗歌的鉴赏要点 古诗歌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例如: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 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5分) 答:首联,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高楼与荒野相接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尾联,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难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