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四川歇后语默认分类
浅谈四川歇后语默认分类
歇后语属“言子”的范畴,即说话只说半截,留下半截让人去猜,多用谐音、谐意的方式,故又称“迷语言子”。热情幽默的四川人说话时常爱带几句谚语,歇后语,信手拈来,给交流增添了极好的效果。特别是讲歇后语,既趣味横生,诙谐好笑,又喻意贴切,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四川歇后语,俗称“展言子”。是勤劳的四川人民,在祖国语言文化园育出的一支散发巴山芬芳,饱含署水露珠的齐葩。它不仅具备一般歇后语的共性,而且显示着四川话的地区特色。
四川歇后语和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一样,来自民间,据现有情况看,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常生活及群众创作。歇后语多为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很多歇后语,都是人民群众从自己所熟悉的事和物体中,提炼出来的。四川歇后语在选材时经常使用极为普通的常用词、方言词。例如:
(1)虾子过河-牵须(谦虚)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2)茶铺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3)老太婆吃腊肉——扯皮 吃了醪糟穿皮袄——周身都热火了
(4)冬水田种麦子-怪栽(哉) 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老果果
(5)土地菩萨打呵欠——神气 城隍菩萨(或阎王爷)吃胡豆——鬼炒
(6)三十晚上的案板——不得空
从(1)—(6)有事物类的虾、耗子;有业余生活的龙门阵;有吃的:腊肉、醪糟;有农作物栽种情况的:种麦子,收果子;有鬼神信崇拜的现象:土地菩萨、城隍菩萨(阎王爷);也有传统节日的:大年三十。
二是来自戏剧、典故、神话传说。四川人喜欢在业余时间看川戏,摆龙门阵,这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小说故事等内容也被信手拈来,作歇后语使用。例如:
(1)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汜水关》的刘备——哑坐 孔明哭周瑜——假慈悲
(2)《南华堂》的戏——要出鬼 吕洞宾的手——先知(仙指) 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3)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和孙猴子比跟斗——差十万八千里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是关于三国历史人物的,(2)是关于神鬼传说的,(3)是关于孔子的,来源于历史(4)是关于《西游记》中的人物。
三是来自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作用: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正因为谚语也是来自民间,故而常有被用做歇后语的情况。例如: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四是从外地转入。各地歇后语在使用中,大都有互相吸收、交流的现象,四川歇后语中,也有一部分是这样来的。例如:
非洲人跳舞——黑(吓)人一跳
愚公之家——开门见山
对于非洲人的认识年代较晚,而愚公移山的故事虽流传久远,但歇后语的产生确是经外省传入的。
这种彼此交换和相互吸收知识,正是我国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总是根据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对流传的作品进行不间断地吸收,润色和改动,使之适合当地的需要,扩大它的社会作用。比如,“狗熊板包谷——随板随丢”一条,便是吸收外地“狗熊劈棒子”一语稍加改动而成的。因为“劈棒子”是外省话,改为“扳[pan](调位:44)包谷”歇后语,本来是语言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本身又有多种的修辞方法。四川歇后语的修辞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相当于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作用是: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分“明喻”与“暗喻”两种。例如:
半夜起来吃桃子——拣杷[pa](调位:44)的捏皮(明喻)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暗喻)
聋子的耳朵——摆设(明喻)
“杷”在四川方言里即软,又有“杷耳朵”一词,指软蛋,常受老婆欺负的男人的意思,半夜起来吃桃子,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只有靠感觉来摸,软皮儿的是熟透了的,因此,字面意思是吃桃捡软的吃,实际运用指以强欺弱。肉包子打狗,当然狗会叼着包子跑开然后吃掉,只有去的没有回的份,暗喻现实生活中有去无回,便宜了别人的事。聋子的耳朵明显不是用来听的,只是摆设,比喻现实生活中多余的无用人或物。
2,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运用借代可以起到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歇后语的借代主要分为部分代整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物三种。例如: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用部分代全体)
耗子尾巴熬汤——油水不大(用具体代抽象)
牛皮纸糊灯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