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及分类标准(暂行)规定
城市轨道交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根据工程建设阶段、规模、重要性程度及建设风险管理目标等制定风险等级划分及分类标准。
一、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损失等级
(一)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宜采用概率或频率表示,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5 可能性 频繁的 可能的 偶尔的 罕见的 不可能的 概率或频率值 >0.1 0.01-0.1 0.001-0.01 0.0001-0.001 <0.0001 (二)风险损失等级标准宜按损失的严重性程度划分五级,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严重程度 灾难性的 非常严重的 严重的 需考虑的 可忽略的 (三)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等级标准宜按风险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类型与数量划分为五级,并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建设人员 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 死亡(含失踪)3人-9人,或重伤10人以上 死亡(含失踪)1人-2人,或重伤2人-9人 重伤1人,或轻伤2人-10人 轻伤1人 第三方 死亡(含失踪)1人以上 重伤2人-9人 重伤1人 轻伤2人-10人 轻伤1人 (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宜按照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五级,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导致周边区域环境影响的等级标准,宜符合(表4)的规定。
2、造成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的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宜符合(表5)的规定。
表4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影响范围及程度 涉及范围非常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或者破坏 涉及范围很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较重污染或破坏 涉及范围大,区域内生态环境发生污染或破坏 涉及范围较小,邻近区生态环境发生轻度污染或破坏 涉及范围很小,施工区生态环境发生少量污染或破坏 (五)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宜按建设风险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划分为五级,工程本身和第三方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级宜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工程本身和第三方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工程本身 1000万元以上 500万元-1000万元 100万元-500万元 50万元-100万元 50万元 以下 第三方 200万元以上 100万元-200万元 50万元-100万元 10万元-50万元 10万元 以下 (六)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规模和工期,根据关键工期延误量,工期延误标准可采用两种不同单位进行分级,短期工程(建设工期2年以内,含2年)采用天表示,长期工程(建设工期2年以上)采用月表示。工程延误等级标准宜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工期延误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长期工程 延误大于9个月 延误6个月-9个月 延误3个月-6个月 延误1个月-3个月 延误少于1个月 短期工程 延误大于90d 延误60d-90d 延误30d-60d 延误10d-30d 延误少于10d (七)社会影响等级标准宜按照建设风险影响严重性程度和转移安置人员数量划分五级,并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社会影响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E 影响程度 恶劣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0人以上 严重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0人-1000人 严重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人-500人 需考虑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人-100人 可忽略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小于50人 二、风险等级标准
(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宜四级,并宜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风险等级标准
损失等级
可能性等级 A B C D E 灾难性的 非常严重的 严重的 需考虑的 可忽略的 1 频繁的 I级 I级 I级 II级 III级 2 可能的 I级 I级 II级 III级 III级 3 偶尔的 I级 II级 III级 III级 IV级 4 罕见的 II级 III级 III级 IV级 IV级 5 不可能的 III级 III级 IV级 IV级 IV级 (二)针对等级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风险接受准则
等级 接受准则 处置原则 控制方案 应对部门 I级 不可接受 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少应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或不愿意接受的水平 应编制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或进行方案修正或调整等 政府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各方 II级 不愿意接受 应实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且风险降低所需成本不应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应实施风险防范与监测,制定风险处置措施 I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