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国科举制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docVIP

想象中国科举制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想象中国科举制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

  想象中国科举制: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   【美】李弘祺著 车如山译   2005年是中国科举史研究的重要一年,因为这一年是科举废止一百周年纪念。科举制创设于公元605年,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存在了1300年。当下要评论的两本书的问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代表了最近人们对科举文化的重新思考,甚至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反思()(Benjamin Elman)2000年才出版发行,然而它已经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这样一本近900页的巨著,足以令大多勤奋的读者望而却步,几乎无人能写一篇评论。[1][21500左右,有关的著作已经出现。   所有这些见解都非常重要,艾尔曼的研究是建立在缜密研究基础之上的。[3?[4(Hartwell and Hymes)(Edward AKracke)21世纪意义上真正的社会流动。   艾尔曼所提到的宗族,有一些值得商榷。一些研究宋代社会史的学者们认为家族对科举有重大的影响,而反之亦然。但是Myron Cohen在根据对中国北方的资料的研究基础上,提供了一幅比较清晰而平衡的图像。我同意“英语世界的人类学研究”(M.Freedman所领导的人类学者)[5???[61313年元代的皇帝正式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之后,它就明显影响了中国的道德思想,甚至读书研究的方向。[7[8()(429页)(419页)()18世纪的汉学研究和史学研究。在艾尔曼看来,两者都是科举考试的产物,这一点从考据学的发展可以被证实。艾尔曼指出,考据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1500年左右,出现在科举试卷里阅卷官的评语。这一点非常有用,但我不能完全接受考据学源于科举考试的说法。[9(451页,该处提到余英时论王阳明的《大学或问》的文字)1465-1487年间出现的一样()(380页)(394页)(392页)19世纪晚期的西方传教士对八股文特别热心,欣赏八股文能表现出“文化上的细腻处”(393页)((262,371页)20世纪及“五四”之后对八股文的批评视为一种“现代护教主义”是轻率一些;可是如果把它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看,我们也许会明白,从17世纪到20世纪对八股文的批判和指责一直就没有中断过,也许因此带来政府不断对八股文要尝试改革。总之,当然能对这种持续了几百年之久,没有遭遇过严肃的挑战,没有左右摇摆的写作风格保持一种比较平衡()()(95-97页)(196-202页)()(John W. Chaffee)(reciprocity)()317-319页)()()(253页)()(254-255页)()11章的结论“合法性的取消和经典思想的消失”。如果说科举制度能为整个社会准备接受现代的价值观,这当然不是艾尔曼的本意。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后现代社会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继续珍惜心灵的解放和世俗的态度,难怪过去有这么多人批判科举制度,因为科举没有能达成这些目的。艾尔曼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成功地证明为什么过去这些尖刻的批评是错的。他已经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或科举史的人做了巨大的贡献。   正当废除科举制100年之际,艾尔曼认为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作用有待重新评估。而这正与中国的刘海峰的想法一致。刘海峰出版了几部有关唐代科举与整个科举史方面的重要著作,他还组织了一次会议以纪念废科举100周年,重新评价科举在中国社会与文化中的角色,这是反思传统中国价值的一部分。刘主张考虑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对待科举制,我们应该有更加缜密的思考,尤其通过在近年来以艾尔曼为代表的西方的修正观点。尽管如此,读者还可以从刘海峰的具有广博性的代表作《科举学导论》里仔细品味一下他的主要观点,此书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出版的此类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刘海峰的著作的主要观点是科举考试制度不仅对中国人的社会和知识人的生活有重大影响,而且还塑造了中国的学术地理和中国的人才地理。它还对东亚其它地区有重要影响,甚至对现代欧洲文官制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我们一般都已经知道。接下来我只摘取其中三点来讨论。第一点,科举考试是为选拔贤能而立,而非考察考生的学术水平。第二点与中国的人才地理有关。第三点讨论科举制能否在现代社会里重新作为国家认证和资格考试的手段。   首先,是选择有才能的人而非饱学之士。刘海峰通过引用丁韪良的《中国教育》一文,认为中国,尤其是晚清时期有一种趋势,即传统的考试制度是为了考察能力而非知识(200页)()()()()(360-397页)()(401-404页)()?()()()()()()1.我在《台大历史学报》23(2003)237-267页发表过一篇中文的书评文章。本篇英文评论主要基于此篇中文评论。   2.我在中文评论内大篇幅的讨论了科举制,所以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值得一提的是科举制所考的大多内容都包含在孔子的思想里面,几乎没有人敢超出这个范围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