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参考地理课后习题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参考地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 土壤图 简述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P237 答: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时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是什么?P237 答: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P240-242 答: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土壤颜色: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 色;白色::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棕色:: 游离氧化锰含量高;绿色或蓝色 :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 铁氧化物)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 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P240 答:①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A0或O表示。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②腐殖质-淋溶层(A层):成土作用最活跃;明显的腐殖质积累 ,颜色较深、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产生淋溶过程,易溶性物质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下段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 ③淀积层(B层):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出现新生体。 ④母质层(C层)。由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成土作用甚微。 ⑤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D或R表示)。 根据土壤的质地类型,土壤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P245 答:砂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土温增温和有机质矿质化都比较快,担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 壤土:通气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温上升慢,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也慢,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 粘土: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土温较稳定,土粒比表面积小粘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始于多种作物生长。 土壤有机质分为哪两类?简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特点。P243 答:①非特殊有机质②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分为两个过程:①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在通风良好条件下生成CO2、H2O、NO2、N2、NH3和其他矿质养分,分解速度快,彻底,放出大量热能,不产生有毒物质。在通风不良条件下分解速度慢,不彻底,释放能量少,除产生植物营养物质外,还产生有毒物质,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P254 答: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于陆地表面。以地质历史时期为周期的过程。 生物小循环: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 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249-254 答:母质(parent material):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并影响成土过程中的速度和方向及自然肥力;气候(climate):通过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间接影响延时的风化过程、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生物(organ)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是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地貌(relief):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时间(time)土壤的形成: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人为因素:对耕作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最为突出。自然土壤的属性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地发生改变 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P259-264 答: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包括由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方向发生递交,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更替。以欧亚大陆为例,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的差异以及大地构造和地形条件(尤其是纵向构造带)的影响,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成土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性质和类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