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整理动物免疫学-抗感染免疫.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整理动物免疫学-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具有强大和广泛作用的一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 1、生理屏障: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2、体液因素:溶菌酶、补体和干扰素 3、细胞因素: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4、其他:免疫综和作用等如炎症。 皮肤与粘膜的阻挡 汗腺皮脂腺分泌物 (1)拮抗作用 (2)疫苗作用: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发育 当菌群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定位移动引起的脂肪腹泻;内源性感染;比例失调时导致白色念珠菌引起微膜性肠炎。 血脑屏障 二、体液因素 指存在于健康动物血液和组织液中的多种可溶性物质,主要包括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它们或单独对细菌、病毒呈现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或协同其他因素共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异物。 1、补体系统 当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激活因子时,可以被激活而发挥杀菌、溶菌溶细胞和杀伤靶细胞等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和抗体的防御能力。 2、干扰素 是在诱生剂的作用下,由白细胞基因控制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目前已有基因工程产品,可供临床应用。无特异性,有种属特异性。 3、溶菌酶 对G+细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主要作用于β-1,4糖苷键 三、细胞因素—— 1、吞噬细胞 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防卫细胞,不仅能对细菌、异物和衰老的细胞进行非特异性吞噬,还能进行特异性吞噬,将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 作用:(1)趋化作用:C3a、C5a、C567、细菌性趋化因子、白细胞游走素等 (2)识别和调理作用:调理素,如C3b (3)吞入与脱颗粒 (4)杀菌与消化作用:非氧依赖杀菌系统 和氧依赖杀菌系统。 吞噬细胞趋化性作用原理 2、自然杀伤细胞(NK) N K 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不需要任何其他因素参与。出现早,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3、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killer cell,K cell)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四、炎 症 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是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综合作用。具有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等作用。表现为红、肿、热、痛。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 抗急性细菌感染免疫 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细菌。 非特异性免疫: 1.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体液性抗菌物质的作用 : 补体、溶菌酶、防御素、细胞因子等体液分子皆参与对胞外菌的防御。 特异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1.溶菌或杀菌作用 2.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毒素作用 4.对胞外菌粘附作用的抑制 5.对胞外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抗体--补体--溶菌酶介导 胞外菌--抗体--吞噬细胞; 外毒素--抗毒素(抗体) IgA介导的粘膜免疫阻止胞外菌的粘附 抗体---胞外菌→酶系统或代谢途径抑制 二、慢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一)抗胞内菌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某些胞内菌可直接激活NK细胞,或通过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12促使NK细胞活化,从而杀伤胞内菌感染的靶细胞。天然免疫对胞内菌的防御作用十分有限。特异性免疫才能发挥有效的抗胞内菌效应。 (二)抗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机制 机体抗胞内菌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即通过效应性T细胞发挥作用,包括Th1细胞和Tc细胞。 Th1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FN-γ激活巨噬细胞,杀伤被吞噬的胞内菌。 Tc细胞主要经胞毒作用溶解感染的靶细胞。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通过两种机制造成细胞病变或组织损伤。 其一,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破坏或凋亡;受染细胞的胞膜亦可发生变化,如胞膜表面表达病毒抗原,甚至产生膜融合而形成多核巨细胞;致瘤病毒的基因组则可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其二,病毒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此乃引起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 由于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机制等有其特点,机体抗病毒免疫机制亦有其特点。 机体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赖干扰素、NK细胞和巨噬细胞,尤以干扰素和NK细胞最为重要。 (一)干扰素 参与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主要是Ⅰ型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本身无直接抗病毒作用,其与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产生活化信号,激活抗病毒蛋白基因,合成数种抗病毒蛋白。 Ⅰ型干扰素也能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强其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