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全解
目 录 关于《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学生课堂问题回答的自我评估表 总体自评 7 6 5 4 3 2 1 不能回答 能回答部分 完全能回答 问题回答自评项(相应项√) 序号 听讲后(相应项√) 会 疑问 1、亚非文明主要产生于哪几个区域?典型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记录的主要文明: 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古代北非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非洲黑人文明、西欧文明、斯拉夫文明、北美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太平洋文明、中华文明。 一、当今世界的文明是多彩的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印度文明?? ■日本文明 ■伊斯兰文明?? ■东正教文明 ■拉丁美洲文明??? ■非洲文明 “亨廷顿分法”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 1、亚非文明主要产生于哪几个区域?典型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黄河长江流域:农耕、青铜器冶炼等 印度河流域:农耕、佛教等 两河流域:农耕、汉莫拉比法典等 尼罗河流域:农耕、金字塔建造等 2、与古代亚非文明相比,古代希腊文明有怎样的特色? 海上贸易为主 民主政治为主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 经济特色: 政治特色: …… 3、世界文明为什么具有多样性?你如何理解“文明的多样性”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之间的关系。 文明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区域的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区域人们创造的多样性等。 关系: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和前提;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区域文明的丰富和发展等。 二、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 ——外向传播为主——“东学西渐” ——内向吸纳为主——“西学东渐” “引进来” “走出去” 4、从文明的流向看,区域文明间交流互鉴有哪两种基本方式? 古代中华文明 近代中华文明 二、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 合作探究 (什么阶级或阶层;选择学什么?开展什么运动;) 古代中华文明的外向传播——东学西渐 张骞、鉴真、玄奘、郑和…… 制度、物产、技术、思想、习俗…… 古代中华文明 海陆丝绸之路…… 人物外出: 事物外传: 交通外通: ……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等。 杨光先(清初):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自利氏(利玛窦)东来,得其天文、数学之传者,光启(晚明)为最深。” “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 ” ◇面对“西学东渐”的基本态度 无形之巧胜于有形之巧万倍也,何必见异思迁,用夷变夏哉! 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 明末清初 鸦片战争后 主动学习 坚决拒绝 试图调和 全盘西化 顽固拒绝 中体西用 近代中华文明的内向吸纳——西学东渐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地主阶级——学技术——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制度——戊戌变法 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资产阶级革命派——学制度——辛亥革命 先进知识分子——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国人是怎样学习“西学”的? 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 代表人物 学习内容 社会背景 李鸿章 军事技术 康有为 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 民主共和制 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 5、为什么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选择学习的内容不同呢? 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内外交困; 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意识到先进的军事技术是西方的长技等。 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屡遭挫折,民族危机加重;意识到革新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提出政治经济的诉求等。 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根本性改变;北洋军阀复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