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三年级小数教学研究-屏东大学机构典藏.doc

国小三年级小数教学研究-屏东大学机构典藏.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小三年级小数教学研究-屏东大学机构典藏

國小三年級小數教學研究 A Case Study in the Teaching of Decimal to Third Graders 吳金聰 . 劉曼麗 Chin-Tsung Wu . Man-Li Liu 屏東縣復興國民小學 .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數學新課程教學理念下,三年級小數的教學情形。筆者於87學年度在屏東市某國小,以10節三年級小數知識為教學內容,分三階段(分數引入小數、小數概念、小數加減)從事教學。參與研究的對象有筆者、2位諮詢教師及38位學生;並採教學觀察、數學習作練習、晤談、及教學者的教學省思等主要方法,蒐集與分析資料。 筆者以新課程常用的教學法(教師佈題→學生解題→溝通討論→質疑辯證→形成共識)經三階段(分數引入小數、小數概念、小數加減)的教學,主要發現有八個小數教學情形值得探討(詳見本文);另外,在這些教學中,若發現學生產生迷思概念或錯誤做法,可在質疑辯證時,藉師或生提出認知衝突或反思問題,促使學生們反省思考其建構的數學知識,不但有益迷思概念或錯誤做法的澄清,更能進一步建構穩固的數學知識,增加學生學習成功的機會。 關鍵字:小數教學、國小三年級 研究動機與目的 筆者於八十六學年度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從事舊課程的三年級小數啟蒙教學時,深感自己的小數教學有讓學生不易學習的情形存在;另外,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顯示,部分學生在小數學習上也出現許多困難(吳昭容,民85;劉曼麗,民87;D’Entremont,1991;Wearne and Hiebert,1986)。隔年(八十七學年度),數學新課程正好實施到三年級,而筆者也首次以新課程教師們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模式)—「教師佈題→學生解題→溝通討論→質疑辯證→形成共識」(黃敏晃,民83;鄔瑞香,民83)從事新課程的三年級教學。在此教學理念與模式下,小數的啟蒙教學情形又會如何呢?因此,引起筆者一探究竟的興趣,也期盼本研究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而使學生受益,更進一步能對小學數學教育有所貢獻。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三年級小數知識的教學情形。 文獻探討 (一)、與數學新課程教學理念有關的理論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二年公佈的新課程標準(教育部,民82),明訂數學教育應達成「養成主動的從經驗中,建構與理解數學的概念,並透過瞭解及評鑑別人的解題方式的過程,進而養成尊重別人的態度。」與「培養以數學語言溝通、討論、講道理和批評事物的精神。」的教育目標,而這些目標與建構主義者的觀點有許多雷同之處,尤其是根本建構主義(radical constructivism)與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的理論。所以,要瞭解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可先探討建構主義者的論點著手。   1.根本建構主義 根本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基於下列二個觀點(Von Glasersfeld,1987,引自甯自強,民76,頁30): ?知識不是被動吸收,而是由個體主動建立的。 ?知識獲得的方式是調融的,且其功用是在組織外在的經驗世界,而不是用來發現已經存在於本體的真實。 上述兩個觀的點與皮亞傑「基模論」中的「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的觀點是相容(Von Glasersfeld,1987,引自邱顯場,民87,頁7)。所謂的「同化」,是指個體運用其既有的認知結構去處理問題;也就是將遇到的事物納入既有的基模內,這是一種既有知識的類推;而「調適」,是指既有的基模無法直接同化問題,主動修改既有的基模以達成解決問題的目的(張春興,民83)。 2.社會建構主義 社會建構主義者認為個體的學習活動並非是一封閉的過程,而是一與外在環境的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鄭毓信,1998)。社會建構主義學者維果茨基(Lev S. Vygotsky)更提出下列認知發展的三個要義(引自張春興,民83,頁111-117): ?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 ?認知思維與語言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理念。 所謂的可能發展區,是指學生自己實力所能達到的水平,與經由他人給予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二水平間的差距就是可能發展區。維果茨基在其可能發展區的理念中,提出鷹架作用(scaffolding)的觀點。鷹架作用是指他人在可能發展區所給予的協助,也就是協助對發展有促進作用。 由上述的論點可知,主動建構與合作討論的社會互動,是建構數學知識的不二法門。 (二)新課程的教學內涵 數學新課程強調建構與討論的教學(教育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