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籍导读.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医籍导读

古医籍导读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治未病中心 张李兴 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二十二、诸医论 1、扁鹊:《难经》 2、仓公:淳于意,《诊籍》 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4、华 佗:《中藏经》,弟子吴普《吴普本草》 5、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6、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7、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 8、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许叔微 :《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 《伤寒发微论》 二十二、诸医论 10、张元素(易水学派):《珍珠囊》、《医学启源》 11、刘完素(寒凉派):《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心要》、《刘河间伤寒医鉴》、《保童秘要》、《加减灵秘十八方》 12、张子和(攻下派):《儒门事亲》、《张子和心镜别集》、《张子和医案拾遗》 13、李东垣(补土派):《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医学发明》、《药类法象》、《用药心法》 14、朱丹溪(滋阴派):《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丹溪手镜》 古今各家·明代以前医家 秦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晋隋唐:皇普谧《针灸甲乙经》、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葛洪《抱朴子》、《肘后方》、王燾《外台秘要》、孙思邈《千金方》、政府所修《新修本草》 宋金元:开始出现伤寒各家;学术争鸣,出现金元四大家。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钱乙(钱仲阳) 1、三岁时父亲钱颢“东游海上”。 2、姑父吕医生收留,随同出诊,学习《颅囟方》。 3、姑姑、姑父去世,送姐出嫁,海上寻父。 4、三十几岁寻父同归,开始规律的行医生涯。 5、阎季忠、董及之。 6、长公主之女病重,泻痢,出疹而愈。 7、皇子仪国公病瘛瘲,用黄土汤治愈,授太医丞。 8、治愈七太尉、八太尉、五太尉,重视望诊。 9、称病辞职。再入宫,再辞。 10、病周痹,八十二岁病逝。 古今各家·明代医家 薛立斋:《本草约言》、《内科摘要》、《外科发挥》 万密斋:《幼科发挥》等,辑成《万密斋医学全书》 龚廷贤:《寿世保元》、《万病回春》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续余》 杨继洲:《针灸大成》 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草经疏》 陈实功:《外科正宗》 张介宾:《景岳全书》、《类经》 吴有性:《温疫论》 李中梓:《内经知要》、《医宗必读》 汪绮石:《理虚元鉴》 古今各家·清代医家 清初三大家:喻昌、张璐、吴谦 喻昌:《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 张璐:《张氏医通》、《本经逢原》 吴谦:《医宗金鉴》 傅山:《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 陈士铎:《辨证录》、《石室秘录》、《洞天奥旨》 程国彭:《医学心悟》 叶天士:《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 古今各家·清代医家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 《洄溪医案》、《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 王清任:《医林改错》 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吴师机:《理淪骈文》 王孟英:《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 薛生白:《湿热条辨》 吴鞠通:《温病条辨》 古今各家·近代医家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唐容川:《血证论》、《本草问答》、《伤寒论浅 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丁甘仁:《药性辑要》、《医经辑要》、《脉学辑要》 《丁甘仁医案》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施今墨:《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对药》 蒲辅周:《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伤寒论》源流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公元160-219年) 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无传。 唐·甘伯宗《名医录》云:张仲景为“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曰:“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顒,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著《伤寒论》十卷行于世,华佗读而喜曰“此真活人书也”。 《伤寒论》时代背景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