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某高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xx至xx高速公路K57~K98段,起点位于xx境内的大冲岭,终于广西壮族自冶区灌阳县的北流新村。路线大致沿北西西向展布。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路段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二)地形地貌
线路区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成因的低山、丘陵地貌,河流侵蚀堆积成因的河谷地貌,岩溶成因的喀斯特地貌。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海拨高程大部分地段为170~240m,少数地段300~520m。岩溶发育区可见成片、成群分布的岩溶峰丛、岩溶洼地、地下暗河和浑圆形溶蚀残丘,峰丛地貌区地面崎岖不平,常有石芽发育。
(三)地层岩性
线路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统及第四系。
1、泥盆系中统
自下而上由一套滨海相碎屑岩逐步过渡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类。按岩性特征及区域地层对比,分为半山组、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各组均为整合接触。
(1)半山组(D2b)
为灰绿、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含铁泥质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绿或板状页岩,厚度201.70m。
(2)跳马涧组(D2t)
下段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厚层粉砂岩、砂质页岩。该段西南部厚,通常为200~250m,向东逐渐变薄。
上段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为主,间夹黄绿、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顶部为灰色、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或石英砂岩,含赤铁矿粉砂岩。
(3)棋子桥组(D2q)
该组为整合于跳马涧组碎屑岩之上的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由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厚91~140m。
2、泥盆系上统(D3)
(1)佘田桥组(D3s)
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和凝块灰岩,厚400~550m。局部地段岩性有所变化,下部为硅质岩及泥灰岩,硅质岩中普遍见薄层状灰岩透镜体,层理清晰,厚328m。上部为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部分地段白云质灰岩中夹硅质条带。
(2)锡矿山组(D3x)
主为由灰岩、泥灰岩及粉砂岩、页岩等组成,与下伏佘田桥组呈整合接触,厚203~462m。根据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主要为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泥灰岩,局部地区质纯灰岩可作为水泥原料,厚133~192m。
上段:主要为灰绿、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夹粉砂质页岩,厚28~84m。
3、石炭系下统
(1)岩关组(C1y)
下段孟公坳段:为深灰色厚层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粉砂岩。厚250~470m。
上段刘家塘段:岩性上部为薄层硅质岩、粉砂质泥岩、粘土质页岩夹煤。下部灰岩、泥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厚约70m。局部地区发育薄煤层和磷矿层。
(2)大塘组(C1d)
岩性主要为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砂岩、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煤层。按岩性、古生物特征划分为三段。
下段 石磴子段(C1d1):主要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南部夹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220~280m。
中段 测水段(C1d2):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和泥质灰岩及煤层。
上段 梓木桥段(C1d3):主要由浅灰、深灰色厚层隐晶-细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 局部夹白云岩团块、泥质灰岩和钙质页岩,厚120~150m。
4、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潇水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垅岗等坡脚地带,其成因类型为冲积、残坡积。依据岩性特征划分阶段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1)更新统(Qp)
区内主要分布在山麓坡脚和残丘、垅岗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二级、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砂砾石层,砾石成份为细~中粒砂岩、粉砂岩为主,为粉砂粘土胶结。上部为黄褐色粉砂质粘土、亚粘土或网纹状红土层,厚度0~7m。
(2)全新统(Qh)
分布于区内大小河流及其两岸,构成一级阶地、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亦具二元结构,下部砾石层、砾石成分主要为细粒石英砂岩、脉石英、硅质岩及花岗岩。上部为网纹状粘土或含砾粘土层,厚度0~14m。
(四)地质构造
线路区位于双牌-xx复式褶皱带,由多个次级背斜、向斜构成,构造线总体呈北北东-北东向,区内褶皱发育,而与之相伴随时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断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向,一般为隐伏断裂,区内岩层由于受褶皱、断裂构造的影响,岩层的产状变化较大。
(五)本次勘察执行的规程、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062-90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