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第二讲精品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第二讲:儒家文化
一、儒家学派与儒家文化
(一)儒家与孔子
先秦学术,西周时尚“官师合一”,春秋时天子失官,分裂为私家之学,汉人分为十家,“儒”乃其一,其余九家为道、墨、法、农、阴阳、名、纵横、杂家、小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按:主管教化)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是商后宋(建都今河南商丘)的贵族。在鲁国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后又任中都宰、司寇。长期聚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钱穆说他是“中国史上平民学术之开始”,是“将古代的贵族学术传到平民社会的第一人”。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第25章《孔子》曰:“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故称之为“圣人”、“素王”,西方学者则比作耶苏。但孔子不是教主,其学说不是宗教。
(二)、儒家学说的主要特点与思想精髓
儒家由于出于古司徒之官,其职业决定了其学说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
精通“六艺”之学。
“儒”的职业,决定了必须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古称“六艺”。精通六艺,也就是“士”。因此,儒家都注重文献。孔子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未必都可靠,但他整理过上古文献,而且卓有成就,应是事实。
2、“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儒家塑造了尧、舜、文、武理想的社会模式,前者是“内圣外王”、以德服人的典范,后者代表周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教化。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讲“仁义”。
儒家不重“神道”(不语怪力神乱),也不讲“君道”,而重“人道”,也就是“平民之道”,即“仁”。《论语》中有一百零九次提到“仁”,故“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它是人心的境界与功能。“仁”的内容可归纳为孝、悌、忠、恕四字。所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义”即“宜”,是做该做的事。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是要把“宗教化的政治”变为“人道化的政治”,以德治人,即以人为本。
提倡“民本主义”。即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强调“民为邦本,本因邦守”;“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又说“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因此,儒家重视关心民生疾苦,要求满足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尊重人的个人尊严。
3、儒家提出“中庸”。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主张温良恭俭让,主张“和为贵”,“天人合一”,尤其是《礼运》所记孔子的“大同”思想,以“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儒家文化总体说来是积极的,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然,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也有缺点,主要有:
1、太看重现实政治,常偏向社会上层而忽略下层,容易权利势者维持旧秩序所利用;
2、常偏向大群体而忽略小“我”的生存状况,故佛家认为它只能治外,不能治内(心)。这为佛教留下了空间.
3、太注重人类而忽略自然。这为道家留下了空间。
二、儒家的礼乐文化(见教材P29)
(一)、礼、乐及其典籍
1、什么是礼、乐?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礼器)。”则礼为礼器,引申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周易·豫卦》象词:“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以从天;礼者辨宜,居鬼以从地。故圣人作乐以从天,制礼以配地。”可见礼乐都与上古的祭祀活动有关,是巫文化的产物。孔子认为“礼由仁生”。“礼”虽是神道的、宗教的,而“仁”则是人道的。于是,儒家用礼、乐建构起一整套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并完成了由神道到人道的转变。可以说,整个封建文化,也就是礼乐文化。
所谓“礼乐文化”,原本是人类原始时代的习俗系统,包括信仰、祭祀、生产、生活、习惯、经验、知识的积累。司马迁在《史记·礼书序》中说,制“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节制欲望的习惯和品德,以维系社会生活的秩序。它延续和发展下来,就成为文明社会的整套制度。梁启超也说:“无文字的信条,谓之习惯。习惯之合理者,儒家命之曰‘礼’。”(《先秦政治思想史》P81,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版)总之。“礼”既不是法律,也不是道德,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我们看来,“礼”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数百年来的习惯”。整整一部《仪礼》都是记载古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习惯的。随着第一代文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压力心理”测试课件精品.ppt
- “古诗词鉴赏”解题指导课件精品.ppt
- “孝心”话题作文指导课件精品.ppt
- “山寨文化”作文LJ课件精品.ppt
-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课件精品.ppt
- “同一首歌” 暨中英妇女文化周歌舞晚会课件精品.ppt
- “怒放的生命”命题作文导写课件精品.ppt
- “态度决定一切”培训课件精品.ppt
- “探宝”游戏课件精品.ppt
- “慧眼识珠”大溪地黑珍珠辨别方法课件精品.ppt
- 《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100道补充复习题2013-06-16-20-38-33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P2P英雄传》我金庸的书读的少,你可不要骗我精品参考资料.docx
-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知识测评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知识测试试卷(附答案)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知识答题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精品参考资料.doc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强化训练(教师版)精品参考资料.doc
最近下载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Instruction book1.pdf VIP
- 《Java程序设计》教案(思政版).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共18张PPT).pptx VIP
- AWS B4.0-2016 焊缝机械测试的标准方法(中文版).pdf
-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docx VIP
- 国开电大学习网网络安全技术形考任务答案.pdf VIP
- 成长赛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1500字.pptx VIP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docx VIP
- GB50641-2010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查房2讲课文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