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蛋白质分离纯化与表征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质分离纯化是利用其特性的差异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酸碱性质 溶解度 吸附性质 对配体分子的特异生物学亲和力 蛋白质含有酸/碱AA残基具有两性 碱/酸越大——pI 越大 pI通常在 6.0 左右 蛋白质的分子量 一般在一万至一百万道尔顿之间 1道尔顿=1×C12绝对质量/12 ≈1.66×10-27千克 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一) 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二) 渗透压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三) 蛋白质的扩散和扩散系数 (四) 沉降分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五) 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六)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一)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小分子量 (五)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 (二)蛋白质的沉淀 Pr从胶体溶液中析出 任何破坏稳定蛋白质溶液的因素都可能使蛋白质沉淀 I 可逆沉淀 温和条件,改变溶液pH或Pr所带电荷 Pr结构和性质没有变化 适当条件下可重新溶解 ——非变性沉淀 pI沉淀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不可逆沉淀 强烈沉淀条件 破坏Pr胶体溶液稳定性 也破坏Pr结构和性质 沉淀不能再重新溶解 ——变性沉淀 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金属盐 和生物碱沉淀等 盐溶—盐析 等电点沉淀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后沉淀溶解—盐溶 原因? 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硫酸铵后蛋白质会沉淀析出 原因? 五、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 1、透析和超过滤 2、密度梯度(区带)离心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1.等电点沉淀 调整溶液pH 不同蛋白在各自 pI处依次沉淀 2.盐溶和盐析 (三)根据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 1.电泳 原理: 蛋白质在非等电点时所带总电荷不为0 分子大小不同,电场中移动速度也不同 (四)利用蛋白质选择性吸附的性质 羟磷石灰层析 疏水作用层析 (五)利用对配体的特异生物学 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六、蛋白质含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平板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双向电泳 离子交换层析 亲和色谱颗粒 具有极强的专一性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蛋白质纯化应根据研究工作和生产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制订分离纯化的合理程序。 一、蛋白质的酸碱性质 二、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形状 1、测定蛋白质中某一微量元素的含量 2、假设蛋白质中仅含一个铁原子 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100* 55.8/铁的百分含量 例如肌红蛋白含铁量为0.335%,那么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就是 55.8/0.335 × 100 = 16700 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柱的速度并不取决于分子的质量,而是它的斯托克半价。 如果某种蛋白质与一理想的非水化球体过柱速度相同,则认为具有与该球体相同的半径,称斯托克半径 蛋白质混合样 标准蛋白质(已知Mr和斯托克半径)和待测蛋白质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子形状(接近球形) 蛋白质颗粒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 所带电荷 分子量 分子形状 但是如果在该系统中添加SDS和少量巯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磺酸钠 原态蛋白质 变性 ? 磺酸基 极性亲水 烷基 亲油(蛋白质疏水区) 迁移率与电荷和形状无关,仅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 巯基乙醇破坏二硫键 蛋白质分子的形状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的形状或构象的信息,可借助其摩擦系数与理想球体的摩擦系数之比,也就是所谓的蛋白质分子的摩擦比来推测。 摩擦比越大,蛋白质分子的不对称性越高。 (一)胶体性质(colloidal system) 胶体溶液的特点: 分子直径在1-100 nm内 溶于水 不易聚集沉淀 大多数球状蛋白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 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 1.同种蛋白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水膜弹性 3.质点的大小(1~100nm) 蛋白质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以及不能通过半透膜等性质 Ⅱ 1.盐析法 加入大量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脱去蛋白质的水化层,盐析一般不引起变性 分子在等电点时,相互吸引,聚合沉淀,加入少量盐离子后破坏了这种吸引力,使分子分散,溶于水中 盐溶 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 盐析((NH4)2SO4) 2.有机溶剂沉淀 脱去水化层以及降低介电常数而增加带电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3.等电点沉淀 蛋白质分子带有相同数量的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