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微生物遗传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要求掌握: 微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实验证据、存在形式及结构特点,质粒,基因突变及遗传重组的基本规律,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基因组和质粒、转座因子的结构,基因突变、修复以及转移重组的方式及规律,真核微生物遗传规律。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到底是核酸还是蛋白质? 经典微生物学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 1、Griffith的转化试验 Griffith转化试验共有三个组成部分:动物试验、细菌培养试验、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肺炎链球菌:S型(菌体具荚膜,菌落表面 光滑,有致病能力) R型(菌体无荚膜,菌落表 面粗糙,无致病能力) (2)细菌培养实验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实验证据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精确地重复了转化试验 分别用降解DNA、RNA、蛋白质的酶作用于SIII细胞抽提物,而后重复Griffith转化试验 结果显示:只有DNA被酶解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实验证据 将DNA纯化后,DNA的浓度与转化效果成正比关系 结果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需的转化因子 三、朊病毒的发现和思考 “中心法则”即生物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 DNA RNA →蛋白质” ??? 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如何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否也存在另一套密码——“折叠密码”呢? “折叠密码”的翻译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及其特点 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3、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 4、基因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总体特点:经济有效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第一个完成基因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 基因组大小 13.5x10 6 bp ,分布在 16 个不连续的染色体中。 DNA 与 4 种主要的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的 14bp 核小体核心 DNA 染色体 DNA 上有着丝粒和端粒,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 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基因组上有许多具有较高同源性的 DNA 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总体特点:进步富有、有备无患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 第一个完成测序的古生菌和自养型生物的基因组 古细菌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细菌。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共转录成一个多顺反子转录子;基本上无内含子;无核膜 但负责信息传递功能的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则类似于真核生物 古细菌的 RNA 聚合酶在亚基组成和亚基序列上类同于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 II 和 III, 而不同于细菌的 RNA 聚合酶 相应的启动子结构也类同于真核生物, TATA-box 序列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25-30 核苷酸处,与细菌启动子的典型结构( -10 和 -35 )不一样。 古生菌的翻译延长因子、氨酰 tRNA 合成酶基因,复制起始因子等均与真核生物相似。 古生菌另有 5 个组蛋白基因 综合来看:虽然甲烷球菌基因图谱看来酷似细菌的基因图谱,但实际上基因组本身在细胞内可能是按典型的真核生物方式组成真正的染色体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质粒( plasmid )是 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转座因子(transosable element)是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一、质粒的特性与分子结构 微生物质粒 DNA 与染色体 DNA 差别: ① 宿主细胞染色体 DNA 分子量明显大于细胞所含质粒 DNA 分子量,质粒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量较少 ② 大肠杆菌质粒 DNA 较宿主细胞染色体 DNA 更为耐碱性。 ③ 染色体DNA所含基因为“持家基因”,质粒所含基因为非必需基因 某些细菌中的质粒还具有 可转移性、 可整合性、 可重组性 质粒的存在形式: 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三种构型 :CCC、OC、L型,也发现有线型双链DNA质粒和RNA质粒 根据质粒的分子大小和结构特征,通过超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质粒与染色体DNA分开,从而分离得到质粒。 染色体DNA分子大小远远超过质粒,分离过程会断裂成线状,分子内的紧张态完全松弛。因此在含溴化乙锭的氯化铯梯度中,松弛的染色体DNA密度比质粒小,经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后,就可将二者分开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