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三亚的黎族
第一课 黎族的族源
在100多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到第四纪的更新世末,亚洲的南部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雷州与海南之间的地层发生断陷,海南地区发生隆起,于是第一次形成了琼州海峡,出现了海南岛。后来地球进入了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大降低,海南岛与大陆又连接在一起,在近100万年的时期内,海南岛与大陆多次出现连了又断,断了又连的现象,直到全新世早期,大约50万年前,海南岛再次与大陆分离,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岛屿。
海南岛的总面积为33920平方公里,中部为山地,环绕山地的是丘陵地带,四周为滨海平原。在西汉以前,海南岛上95%的地方被森林覆盖,气候宜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人类生存的好地方。
那么,什么时候海南岛上才有人类的生存,黎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黎族中,对自己民族的起源普遍有着这样的传说:“太古之时,雷摄一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女,号为黎母,食山果为粮,巢林为居。岁久,交趾蛮过海采香,因与结配,子孙众多,开山种粮,其山曰黎母山。”
另一传说为“有女航海而来,入山中与狗为配,生长子孙,名曰狗尾王,遂为黎祖。”
美孚黎中流传:“远古时候,洪水淹没了人间,天妃和观音兄妹躲进了一个大葫芦,被洪水冲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洪水退后,兄妹四处寻找亲人并约定每年三月三到燕窝岭相会。兄妹找遍天涯海角不见人迹,为了繁衍人种,经雷公的开导,妹妹在脸上刺画花纹,让哥哥认不出她来。于是,在一年的三月初三日,二人结婚,繁衍后代,成为了黎人的祖先。”
据考古发现,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在海南岛上。1992至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三亚的落笔洞,发现了古人类的许多牙齿化石,经碳14测定,距今约一万年,属“新人”(晚期智人)。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的化石、打磨过的石器和用火的痕迹,这说明他们正处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代,考古工作者把他们命名为“三亚人”。
在距今三千年前,约相当于中原的殷周时期,海南岛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山区都已经有人类生息。他们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轮、网坠和精致的石器。而这些工具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新石器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特别与广西欽州地区、广东湛江地区发现的原始文化更为近似。
根据文献的记载,从春秋战国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有密切族属关系而各有种姓的越人,统称为“百越”。其中居住在长江口东南一带的称为“东越”;分布于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称之为“闽越”;分布于广东西部、广西东部的称为“西瓯”;分布于广西西南以及海南岛至越南北部的称为“骆越”。据《汉书.贾捐传》记:“珠崖内属为郡久……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 ,相习以鼻饮……”。这说明海南的黎族先民中有相当多的是渡过琼州海峡而到海南岛上生活的古代的骆越人。
从语言和习俗方面的考察也证明了海南岛的先民多为古代骆越的说法。
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中的黎语支,与同一语族中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如语法方面多用倒装的语句,称“鸡肉”为“肉鸡”等; 语音方面,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辅音开头的声母,没有真正元音起头的音节;基本词汇中的名词如“天、水、风、雨、田、猪、狗、皮肤”等;动词中的“睡、去、坐”等;形容词中的“黑、厚、高、低”等都是同源词。
在物质和精神的生活习俗方面 ,黎族与古越族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古越族“纹身断发”,而黎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盛行“纹身”,至今在一些边远的山区,我们还可以见到纹面的黎族妇女。
在住房方面,以前黎族的“居室形似履舟,编茅为之……屋内架木为栏,横铺竹木,上居男妇,下畜鸡豚”。这种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的竹木结构的房屋叫“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普遍的建筑形式。
在婚姻风俗方面,黎族的“放寮”与壮族的“玩耍公房”,侗族的“坐妹”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女孩长到14、5岁时,为她们盖一个小屋独居,以便与青年男女自由交往和自由恋爱。
古越人有鸡卜的习俗。解放前黎族中仍保留着这种占卜的方法,在狩猎、寻物、结婚、生产等活动时,都要举行鸡卜。可见黎族与古越人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
现在我们再来看黎族关于自己族源的传说。有关“雷公摄蛇卵”,“狗王婚配”的说法听起来似乎荒谬,但它透露着历史的真实信息。
首先,反映了的黎族的先民有两支源头,一支来自“太古之时”,一支来自“交趾蛮”——古越族的一支,他们以蛇或狗为图腾。考古发现证实了在黎族形成之前,在海南的古人中有两大支系,一支是以“三亚人”为代表的新人阶段的人类的后裔;另一支是分布在我国大陆东南的古越人,他们在殷商之际进入海南与三亚人的后裔融合为黎族。
其次黎族的形成与洪水有关。在逃避洪水中,民族间的迁徙,促进了融合,形成了早期的黎族。
再次,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东君照明集中控制系统用户手册.docx VIP
- 〖GB50011-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docx VIP
- 《浙江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2018版).docx
- 怎样恢复已删除的文件.doc VIP
- 2025年中国铁道橡胶垫板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5讲凸透镜成像(解析版).docx VIP
- 2001-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601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ppt VIP
- 2025年综合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