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引起食品变质的 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生物学原因 ——微生物、害虫、鼠类 化学因素 ——酶的作用、非酶褐变、氧化作用 物理因素 ——温度、水分、光、氧、其他因素 第一节 生物学因素 一、微生物 (一)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 酵母 霉菌 (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 初始污染量较高,温度控制较差(短延迟期) 2 —初始污染量较低,温度控制较差(短延迟期) 3 —初始污染量较低,温度控制严格(长延迟期) 4 — 典型生长曲线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 1. 物理因素 (1)温度 (2)超高压 (3)脉冲电场 (4)电离辐射 (5)微波 (6)紫外线 (7)超声波 2. 化学因素 (1)水分 (2)相对湿度 (3)pH (4)氧气 (5)营养物质与生长促进因子 (6)生长抑制因子 (7)抗生素 3. 生物学因素 (1)共生(2)拮抗 (四)食品中的细菌 致病菌 腐败菌 益生菌 (五)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1、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 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2、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对成品所造成的交叉污染和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不良状况都能造成食品的污染。 3、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 食品从加工出厂到销售时,因为贮存条件、运输过程都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包装封口破损的食品。 (六)微生物与蔬菜的腐败 特点: 属于有生机食品。 水分活度大。 PH值适合细菌生长。 主要腐败微生物是细菌,其次是霉菌。 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腐败是软腐病。 见表1-1 (七)微生物与水果的腐败 特点: 属于有生机食品。 水分活度大。 PH值不适合细菌生长。 主要腐败微生物是酵母和霉菌。 有皮水果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低温和高CO2能延缓水果腐败。 见表1-2 (八)微生物与肉类的腐败 特点: 属于无生机食品。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成反比。 肉毒杆菌能产生毒素。 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常采用低温冻藏和腌渍烟熏保藏。 (九)微生物与禽类的腐败 特点: 属于无生机食品。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成反比。 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常采用低温冻藏和腌渍烟熏保藏。 (十)微生物与蛋类的腐败 特点: 属于有生机食品(溶菌酶)。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 蛋壳膜能阻止微生物进入。 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常采用低温冷藏。(涂膜、浸泡) (十一)微生物与水产类的腐败 特点: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比畜禽肉更易腐败。 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伴随腐败常产生有毒物质。 常采用保活、冷却保鲜和低温冻藏。 (十二)微生物与罐头食品的腐败 特点: 引起低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嗜热细菌。 引起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耐热、耐酸细菌。 引起高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酵母菌。 高糖含量罐头有时会出现霉菌、酵母污染。 常见的腐败现象: 胀罐、平盖酸败、黑变、发霉。 (十三)微生物与冷冻食品的腐败 特点: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嗜冷细菌(少量酵母和霉菌)。 与微生物、食品的种类及环境温度有关。 与贮藏时间长短有关。 与包装、渗透压、PH值等因素有关。 (十四)微生物与干制食品的腐败 特点: 水分活度低。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 与食品的种类、环境温度、包装、水分活度、PH值等因素有关。 (十五)微生物与腌制食品的腐败 特点: 均为高糖或高盐食品。 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耐高渗细菌(少量个别酵母和霉菌)。 与贮藏时间长短有关。 (十六)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食物污染病原菌(食物中毒菌)所致。 1、感染型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炎弧菌) 引起人体消化道感染所致 2、毒素型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肉毒杆菌) 细菌产生毒素所致 二、害虫和鼠类 1、害虫 增加损耗 污染食品 主要种类: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防治措施: 加强卫生管理(食品、仓库) 控制环境因素(水分、温度、氧气、反射线等) 分离 杀虫剂 2、鼠类 增加损耗 污染食品 传播疾病 防鼠方法: 建筑防鼠 食物防鼠 药物和仪器防鼠 灭鼠方法: 化学方法 器械方法 气体方法 第二节 化学因素 一、酶的作用 (脂肪酶、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 影响质量 导致腐败 1、氧化酶类 多酚氧化酶:褐变。 脂氧合酶:产生异味。 过氧化物酶:颜色和风味改变。 抗坏血酸酶:营养损失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