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赛美 lisaimei2004@ 学习要求: 掌握太阴病提纲、病机、治法及代表方 掌握太阴腹痛证、发黄证 熟悉太阴兼表证 了解太阴病预后 概 说 一、太阴之生理: (一)太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 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 (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脾与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脾与肾:脾之运化赖肾阳的温煦。 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 二、太阴之病理: (一)太阴病是因脾运失常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机:脾阳受损,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三)性质:脾虚寒湿证。 (四)病位:在脾。 (五)成因 : 误治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 三、太阴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脉:缓。 (二)经络的症状为辅助依据: 因太阴经络深布腹内,故腹满也是经络症状。 (三)病情转化: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转化 2、若脾阳损及肾阳,则有病转少阴之机 3、脾阳恢复有三种情况: 阳复适当,其病向愈;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转属阳明; 阳复太过,邪热与体内停湿相搏而为湿热发黄 四、太阴病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五、代表方;理中汤(四逆辈) 六、太阴病治禁:禁吐下、慎用苦寒药。 太阴病本证:四逆辈 太阴病兼变证: 兼表:桂枝汤 兼腹痛: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兼寒湿发黄:茵陈术附汤类 太阴病发病示意图: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 阴 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失治误治 误治损伤脾阳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 损伤脾阳 脾损及肾 误治传变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太阴病提纲(273/P229) 太阴病 病因病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升降失调 证候 腹满---中阳受损,寒湿内停,气机阻滞 时腹自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 ----寒湿内阻,气机不畅 食不下----脾失健运 吐 利 气机升降失调 胃气上逆 脾气不升 治禁:不可攻之 误下变证:胸下结硬----寒湿乘虚,凝聚于胃 太阴腹满 脾阳不足,寒湿郁滞 腹满时减,复如故,伴下利 阳明腹满 肠间燥屎阻结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伴便秘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太阴病本证病机、辨证要点及治则(277/P229) 病 证候 自利---寒湿下注 不渴---寒湿内盛 属太阴----见273条提纲证 病机:脏有寒-----脾阳不足,寒湿阻滞 治则:当温之-----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药:四逆辈 轻者:太阴虚寒----理中丸(汤) 重者:肾阳亏虚----附桂理中/四逆汤 脾肾阳虚 寒凝骨节----附子汤 水气内停----真武汤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太阴兼表证的治法(276/P230) 太阴病---指素体脾胃虚弱者(或太阴病初愈之时) 脉浮者----当有发热、恶寒、汗出、头痛等表虚证 以表证为主,病机向外 治则-----可发汗: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方:宜桂枝汤 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279/P231) 桂枝加芍药汤证 太阴提纲证 腹满时痛 同属太阴 重在腹痛,无下利 ----邪初入太阴,脾络不和,寒湿不显 ----桂枝加芍药汤 兼吐利,食不下 -----脾虚寒湿内盛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桂枝加大黄汤证 阳明腑实证 腹满硬痛 拒按便秘 无潮热谵语燥热之象 -----初涉阳明,实邪内阻 -----和络止痛,泻实和胃 兼见潮热谵语等燥热之象 -----阳明腑实内结 -----通腑泻热,除满消胀 寒湿发黄的证治及禁例(259/P233) 因:伤寒发汗已----汗出太过,中气更伤 证:身目发黄----寒湿中阻,肝胆失疏 机理:寒湿在里故也----寒湿为患 治禁:不可下 治则:于寒湿中求之----温化寒湿 小便不利---茵陈五苓散 小便利---茵陈术附汤 病人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太阴中风欲愈候(274/P234) 何志雄教授意见: 太阴中风,指由风寒直接引起发病的太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