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注释商榷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注释商榷
《普通高中语文标准》在其《课程性质》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学好语文,字词原本是最为基本的,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番研究。新课改在我省实施已经多年,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里的一些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受到关注。这里,仅就《语文》(必修1)中的一些注释问题,提出我的看法。
1《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注文云:“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按:注文说了“是客气的说法”这没有错。不过,这客气的说法是表现在“敢”字上的。“敢”是助动词,表示谦卑客气,可译作“冒味地”、“斗胆的”等。《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谦词敬词词典》(洪成玉编著,商务印书馆说:“敢,谦词,表示不敢;冒昧。”烛之武的意思十分明确,如王伯祥说的:烛之武说的是“反逼之词,犹言亡郑而果有于秦,则烦劳执事之臣亦尚值得也。”(《春秋左传读本》中华书局)而注文却是反诘句,所表达的意思是:如果灭郑对您有益,我不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与烛之武的原意正相反。这句话应该译为: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参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2《鸿门宴》:唉!竖子不足与谋。
课文注文:“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高级谋士,项羽对他尊重,尊为“亚父”。在筵席上,范不断地示意,要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终于未能下手,使得刘邦从其掌中逃脱。范增此时的愤怒之情自可想见。但是,范增再怎么恼火,他敢、他能当面斥骂项羽吗?如果敢于没头没面地当面斥骂项王,那么当初他就无须在筵席上挤眉弄眼地示意,或者在“数目项王”无效后还费事地不断举起玉玦来暗示项羽下手了,他完全可以径直唤人进来杀了刘邦。如果会当面斥骂项王,那就不是老谋深算的范增了;如果被人当面辱骂而默不作声,那也不是喑噁叱咤、横行天下的项王了。那么,范增这里骂的是谁呢?清人姚苧田说“愤极,骂不得项羽,只骂项庄,妙。”(《史记菁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日人泷川资言说得更清楚:“竖子,斥项庄辈,而喑讥项羽也。”若以为直斥项羽,则下文“项王”二字不可解。’(《史记会注考证》卷七)今人王伯祥也说:“范增明骂项庄,实在是暗里恨项羽的寡断。”(《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范增这是指桑骂槐,这才是作为谋士的范增的本色。注文‘这里指项羽’的说法是不确的。
3《琵琶行》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答案
题目:结合语境,分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句的表达效果。
《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参考答案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
此说值得商榷。诚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二句十分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的艺术形象。试想一下,倘若白傅这边一唤,琵琶女就怀抱琵琶迫不及待地跳过船来,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一定会一下子打破琵琶女在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琵琶女势必要“千呼万唤”云云才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但是,“千呼万唤”是否写她的矜持、腼腆?“千呼万唤”又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里试举几种说法来作一番比较:①袁行霈在其赏析文章《琵琶声中的幽怨》中说:“这妇人带着几分羞怯,推辞着,迁延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②徐培均、范民声主编的《诗词曲名句辞典》云:“她原先虽是乐妓出身,但现在已嫁作商人妇,所以在受到邀请时,态度还很犹豫,经再三催促,才带着羞怯、迟疑的神情走出来”(汉语大词典出版社);③张燕瑾说:“‘千呼万唤’两句,是通过动作描写她的心理活动。她不是羞怯见人——作过歌妓,大场面都见过,不会害羞的;是自惭身世,不愿再见别人了”(《唐诗选析》张燕瑾著,天津人民出版社);④霍松林说:“‘邀相见’……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拿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唐宋诗文鉴赏举隅》霍松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⑤清人徐增说:“不写抱琵琶过船,须知此妇在自己船中。司马有体,妇人亦有体。作文作诗,当此等处,切不可轻下一字也。‘千呼万唤始出来’,妇人出来,与客见面,犹如是不肯轻易,真是不曾过船者。商人妇自别于娼女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尚不肯露全面,写妇人有体,总见江州司马之存大体也。”(《而庵说唐诗》卷之六,中州古籍出版社);⑥清人章燮说:“千呼万唤,写其身份,不轻接人”(《唐诗三百首直解》卷三,浙江文艺出版社)。
以上所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