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系统药-讲课幻灯片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 * 血栓——预防: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 治疗:纤维蛋白溶解药 出血——促凝血药 贫血——抗贫血药 【凝血机制】 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AT-Ⅲ Ⅻ Ⅻa Ⅺ Ⅺa Ⅹa Ⅹ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Ⅶa Ⅶ Ⅸ Ⅸa Ca2+、PL、Ⅷa Ca2+、PL、Ⅲ Ⅱ Ⅱa Ca2+、PL、Ⅴa Ⅰ Ⅰa(可溶性纤维蛋白) ⅩⅢ ⅩⅢa 难溶性纤维蛋白 (凝血酶) Ca2+、Ⅲ 凝血酶原激活物 肝素(heparin) 【来源和化学】 来源:由猪小肠粘膜和猪、牛肺提取。 结构:带阴电荷的硫酸粘多糖,强酸性;加入带阳电荷的碱性蛋白(鱼精蛋白)可中和。 【抗凝特点】 1.口服无效,临床多静脉给药;抗凝活性T1/2与剂 量相关。 2.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 3.作用强大、迅速、短暂。 4. 不抑制凝血因子生成。 【作用原理】 与抗凝血酶III(AT-Ⅲ)结合,加快后者与Ⅱa、Ⅶ、Ⅸa 、Ⅹa 、Ⅺa、Ⅻa和激肽释放酶等形成复合物并灭活它们 肝素—AT-Ⅲ复合物→ AT-Ⅲ构象改变→ ATⅢ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复合物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肝素解离,与另一分子AT-Ⅲ结合而反复利用。 注:肝素分子必须同时与AT-Ⅲ、凝血因子结合。 【其他作用】 调脂作用,抗炎作用,保护动脉内皮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作用,大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栓塞。 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效 2.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eg.脓毒血症、胎盘早剥等所致DIC,早期应用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心血管手术等。 【不良反应】 1.过量:自发性出血,解救用鱼精蛋白iv 2.长期应用:骨质疏松,补钙 3.过敏反应 4.短暂性血小板减少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禁用。 低分子量肝素(LMWH) ——依诺肝素、替地肝素 【特点】 1. 分子量<肝素; 2. 选择性抑制Xa活性,较少影响凝血酶作用和凝血; 3. 量效关系优于肝素; 4. t1/2肝素; 5. 较少发生血小板减少; 6. 出血危险<肝素; 7. 用于深部静脉血栓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透等。 香豆素类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warfarin)、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 【作用原理】 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γ羧化酶的辅酶 对抗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 对已活化的凝血因子无影响。 【作用特点】 1. 口服参与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 2. 抗凝作用缓慢而持久; 3. 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序贯疗法-先肝素后香豆素 【不良反应】 过量易致自发性出血——解救用VitK,或输新鲜血. 易致胎儿畸形 【药物相互作用】 合用肝药酶诱导剂药效下降,肝药酶抑制剂、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血小板抑制剂,广谱抗生素药效增强。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链激酶、尿激酶、t-PA)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抗纤溶酶 原激活因子 - 氨甲苯酸 氨甲环酸 -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 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降解 一、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阿尼普酶 【作用原理】 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能促进体内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促使新形成的纤维蛋白水解,使血栓溶解。但对陈旧的血栓无效。 【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早期(<6h) 【不良反应】 过量易出血——用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对抗。 SK(链激酶):有抗原性,可产生过敏反应,发生率高,应用受限。选择性作用差。首次剂量宜大 UK(尿激酶):无抗原性,无过敏反应,价格昂贵,用于对SK过敏者。 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血凝块亲和力高、作用快,对血循环中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弱,相对较安全。 阿尼普酶:有抗原性,产生过敏反应,缓慢活化,易与血凝块结合。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 【药理作用】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产生止血效果。 【临床应用】 1.用于纤维蛋白溶解增高所致的出血:eg.产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胰、肺、前列腺、甲状腺等手术后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