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儒林外史》 明清知识分子的浮世绘 本章内容 一,文木老人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现代人对此书的评价: 小说家张天翼说:《儒林外史》的人物,“只要一记起他们,就不免联想起我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联想起我自己的一些熟人……似乎觉得他们是我同时代的人。后来越想越糊涂,简直搞不清他们是书中的人物还是我自己的亲戚朋友了。”(《读儒林外史》,《文艺杂志》2卷1期,1942年12月15日) 吴组缃先生在80年代说:“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和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里已经全有了。” 一,吴敬梓生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滁州全椒人,中年移居南京秦淮河畔,自称秦淮寓客,书斋为文木山房,故晚年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其它著述 《文木山房集》十二卷,已佚。今存乾隆年间刊行之四卷本,为他四十岁之前的诗文作品。1999年发现《文木山房诗说》。 《儒林外史》的不同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 二、《外史》的结构组成 第1回,以王冕笼罩全局;第56回,呼应开头 2~30回,揭露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丑态及其灵魂的扭曲; 第31—46回,树立真儒典范; 第47—55回,在现实面前的深深无奈和悲凉的沧桑感。而作者的理性思考,也是同步表现出来的; 56回,以四大奇人为新理想的探索——自食其力、不受功名富贵牢笼的新人物。 三、《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外史》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简单说:一是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 文行出处 第一回后半部叙述秦老爹于洪武四年进城,带回了一本邸抄:王冕看上面载有“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说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文行”者指儒者的学问、人品、境界、践履。“出处”者则是《论语》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孟子》之“达兼”、“穷独”。 小说否定的三类人: 第一类,热衷科举功名的鄙陋儒生形象: 一种是得到功名却灵魂扭曲的腐儒,如二进。 一种是借科举已获取了功名而灵魂依旧空虚者。这一类人物的代表是鲁编修。 一种是虔诚相信八股举业和封建礼教却自害害人、中毒毒人的迂儒,如马二先生、王玉辉。 还有原本纯朴善良却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蜕化变质的陋儒,如匡超人、牛浦郎。 《儒林外史》冷峻刺世 第二类,贪官劣绅形象: 他们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出仕则大多为贪官污吏,处乡则大多为土豪劣绅,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前者如王惠、汤奉,后者如严贡生、张静斋 。 第三类,假名士形象 这类人苦苦谋求的是“异路功名”的终南捷径,实为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他们不走八股正途,貌似风雅,实际上在骨子里对功名富贵依然念念不忘。如娄二公子、盐商万雪斋、匡超人、杜月卿等。作者通过湖州莺脰湖盛会、杭州西湖诗会、南京莫愁湖高会几次集中亮相,揭露这些假名士的无耻丑态和肮脏灵魂。 作者要表达的心声: 作者对他们采用漫画式扫描,表达作者的几点认识:(1)他所推崇的真儒正身临着严苛的人文环境。(2)科举制已经失去了代圣人立言的初衷,士人之性灵在此举业之中得不到半点陶冶。(3)大凡读书一与直接的功名联结就失去了所以读书的意味!!! 小说肯定的三类人物形象 第一类,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和沈琼枝。沈琼枝是一个具有某些新因素的奇女子形象。 杜少卿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他鄙薄功名,蔑视权贵;对某些封建礼俗提出大胆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尊重女性,要求个性解放。 第二类,真儒名贤形象 他们看重文行出处,淡泊功名利禄,追求合理的道德操守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表现出浓厚的原始儒学精神。同时他们又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真正代表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代表是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等。 第三类,四大市井奇人形象 有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四位奇人不受功名富贵羁绊,不受礼法名教束缚,傲骨嶙峋,安贫乐道,既自食其力,又文采风流,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出尊重自我人格、疏离政治功利、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等这样一些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萌芽。 现实中有四大奇人吗? 明代唐寅有诗曰: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画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郑燮等也有类似说法。 这些现实中的人物与文木老人笔下的理想人物有想通之处。 《儒林外史》的社会意义 《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着重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灵魂的毒害,对青年的毒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