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唐瑭by艺厘米
迷失与追寻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展览解读90后的我们也许无法深刻的体会十几年前的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发展,无法体会在经历过程中人们的精神和内心都曾面临了些什么。但通过对文献、音乐、艺术作品断断续续的接触,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在那个急剧转型的年代,人们内心隐约存在的恐惧、兴奋、以及迷失和追寻,内心的感受往往需要表达出口,而艺术则成为记录这些感受的媒介与窥探的窗口。在政治的动荡、西方世界大门缓缓打开的时代背景下,二十多年间西方文化的涌入和全球化的影响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我们喝起星巴克,穿上TOPSHOP,看着《星球大战》,内心经历了从猎奇崇拜到习惯,再到如今重新反思。在试探着找寻平衡点的过程中,矛盾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与此相同,迷失的艺术家们也开始在本土与国际的双重语境下寻找位置,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在展览和艺术实践中探索着内心的何去何从,“后感性”由此孕育而生。仿佛爱德华·蒙克笔下的“呐喊”一般的穿透,“后感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行动,给当今中国艺术格局抹下重重一笔。(1999年后感性展览部分艺术家合影)(1999年《异性与妄想》展览手稿)从1999 年的异形与妄想展览开始,“后感性”走过十多年历程,艺术家们的激情和作品的影响始终没有减退。近日,《后感性:恐惧与意志》艺术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展览特邀作为“后感性” 的发起人和亲历者之一的邱志杰先生作为策展人再次阐释主题。受激浪派的影响,邱志杰的创作前卫大胆,直指问题症结所在与痛点,多次对媒体权力控制、观念艺术中的智力崇拜和身份概念的虚假性等社会问题进行批判,由此展开一系列的策展试验。从“异性与妄想”、“对伤害的迷恋”到“狂欢”,再到“忐忑”,邱志杰将本次展览主题定为“恐惧与意志”,在当下的时代背景提出这样的命名,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反思?对“形而上”的概念解读还需从“形而下”的艺术作品入手,它们是强有力的根据和解释,也是艺术家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和态度的表达。作为参展艺术家,杨福东是中国当代最受国际瞩目的影像艺术家之一。他的影像作品带有中国古典文人气息的伤感,在穿越般时空交错的影像中表达着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夹缝中人们的迷失、困惑和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也上升到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的无奈。讽刺的是,十几年间这种内心的迷失似乎并没有因为物质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减轻,矛盾反而日益加剧。此次参展影像《我并非强迫你》(1999)以笼中鸟的特写开头,用跳跃连接手法快速地将14个人共同出演的一段办公室会面连接一起,以人物脸部特写和一句“我并非强迫你”贯穿影片,并以鸟笼结尾,充满对现实的讽刺与批判。飞速的剪切和压抑的表现模糊了一切人物的特性,暗含了一个现代媒体发展的社会中对个人主义形式的反应:个体的丰富内在仿佛已经不再被关注,他/她必须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不得不快速的做出反应;强迫的确不是必须,但在现实的体制内,“不合拍”就会被淘汰的恐惧时刻压制着他/她,无处安放的意志被迫得以妥协。(杨福东作品)与杨福东的影像表达方式不同,刘韡在创作中一直贯彻着他的视觉思维方式(图像逻辑),作品依旧连接着个体内心与时代背景。本次参展艺术装置“大狗“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其视觉风格借鉴了宗教建筑形式,并黑色幽默般地使用狗咬胶作为材料,暗示人类对于权力和动物对于食物的欲望之间的关联。宗教建筑似乎代表了某种“绝对正确”的意识形态,但特殊材料的表现讽刺出它的软弱,这种“反物质”的概念瞬间解构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由此带来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内心是否被一切带色彩的东西所束缚,又是否对一切制度、习惯和生活方式习以为常,而失去了重新评估的勇气?现实往往会受到种种物质的限制,但跳出常规的思考和不屈的意志或许才是带来自由的出路。(刘韡作品图1)尽管艺术家已将思考全部倾注于作品中,但通过艺术作品的批判与讽刺往往会因观者理解力的局限而无法准确达意,因此,在针对展览的圆桌讨论中,邱志杰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社会一批年轻人面对现实时因无奈而表现出的自我放弃和自我安慰。被成功学绑架,迷恋心灵鸡汤和夸张表达,假装修禅悟道,这些看似精明的应对方式可笑又可悲。的确,现实给了人们内心太多的恐惧:不做人生赢家就会变成loser,可衡量这一切的价值观却单一得经不起推敲。在追求利益的,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背后,消耗掉的不仅仅是时间与心力,更是本该具备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思考。恐惧始终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于是揪着自己从恐惧的泥潭中拔出的强悍的意志才更令人钦佩。(邱志杰:关于后感性的回忆)“后感性”会带给我们思考,可它不该成为一个只存在于展览中的反思,种种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的讽刺也不该只成为一时的宣泄出口,它应该是“被无限地延长到一生的青春”,是一种能量,尽管迷茫甚至慌张,但总有着不低头于现实的倔强、勇于打破常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