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落实纲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经历极限矩阵 最投入、最得意、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刻; 最失落、最厌烦、最逃避(放弃)自我的时刻; 最沮丧、最焦虑、最不能忍受自我的时刻; 最意想不到、最引发心灵震惊的否定自我的时刻; 最自豪、最自信、最渴望重新尝试自我的时刻; 整合专业情境、减少精力消耗、超越职业怠倦; 案例: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做这种研究,这也是教师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 引言——背景——问题——问题原因分析——问题解决办法——成效——反思评价——讨论 案例反映的核心问题——什么角色?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实际做了什么?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其他人如学生、家长、社区等如何看待这个过程与结果?你怎么认识他们的反馈?为什么? 从案例中思考什么?学习什么? 如果“教师专业化”是具有自身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首先应对“我(教师)是谁?”“我(教师)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我(教师)做什么又怎样做?”“我(教师)继承什么又传承什么?”等一系列最朴素的基本命题,作出终极追问与反朴归真的回答。 “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是学生与专家之间的桥梁,是学生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教师把抽象的原理演绎成生动的案例,把纷繁的自然和社会归纳成简单的原理。教师是转换器,他能把枯燥深奥的理论翻译成学生听得懂的语言。” “‘教与学’一对矛盾。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而是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如果找不到学生的认知差和应激点,就很难抓住学生。”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学生现有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挖一道沟,堆一座山,就是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设置认识冲突,突显认识的不平衡,然后让学生爬大山、过大河,从他的基础出发,达到你的教学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自觉潜心研究。 用朴素的词语将之概括为“琢磨”:“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琢磨状态,一节好课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教研组最好的氛围是切磋琢磨教学问题的氛围。不能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进入琢磨状态,教师就难以超越高原现象,难以克服职业倦怠;缺少同伴间互助合作的切磋琢磨,就无法打破教室的阻隔与学科的壁垒,无法分享专业智慧、专业认同与专业幸福;剥夺学生对琢磨境界的体验,是教师的渎职。” 教师研究的实验室在哪里? “课堂是教师永恒的、万能的实验室。” 教师研究的门槛是什么? “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是起步的门槛。 教师研究的途径在哪里? “通过扎实的‘做’经历探究。”教师研究的路径是什么?“理论思辩同校本实践相结合”。 教师研究的成果如何鉴定? 研究得出的方法与结论“敢在自己儿子身上试”就是真成果。 教师用亲身经历对“成长”作出如下诠释: “成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成长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越是刻意去关注,越想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质的飞跃,就越会觉得困惑迷茫”; “成长是广义的,只要每天都认真地进行反思,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克服,就是在成长”; “以往不知说课为何物,评课如何做,而今已经学会了欣赏与分享;以往不会质问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今已经懂得深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这就是成长。” 感谢老师们的倾听 在专业发展之路 携手同行分享幸福 * * *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相长”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改变了专业人员的职业观与生活观,即终身学习使得每个人的自然生命与专业生涯融合在一起;人生与事业同步发展的心智模式,成功事业与成就人生的价值追求,离不开持续的自觉的学习。获得职业归属感强化专业认同感 克服“职业倦怠” 落实《纲要》与 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教育学院 李方 bjielf@263.net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