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唐素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唐素荣

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行之实验学校 唐素荣 一、我们为什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 1.因为家长和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管是在什么性质的学校,我们都得明白,没有家长送学生上学就没有学校,就不需要老师这种职业。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两个基本组成单位,家校有效沟通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今日的家长素质越来越高,他们的参与和建议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二、区别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 案例1:这样沟通可以吗? 临近中考,宝同学为“伸张正义”,在别人打架时,“出手相助”,班主任让宝没有上下午的课,了解情况。然后,致电家长,“宝同学今天打架了,都要中考了,还打架,耽误了一下午课没上喔。你可以过来一趟学校吗?” 大家想想,这位班主任准确传达信息了吗? 她知道这个家长特别在意小孩的学习,所以强调孩子在中考关键时期是不应该打架。她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孩子打架问题。 家长一听,却火冒三丈,打电话给级长,给主任,甚至要给校长,“现在有没有打伤人,打死人?能不能下课后处理,为什么要停我儿子的课,我儿子耽误的课程谁给他补回来?” 我当时很纳闷,这个家长虽然个性直爽,脾气火爆,但对我们的工作是很配合的。难道小孩打架老师不应该找他问清楚吗?小孩如果心中有气,也听不见课呀。 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老师在向家长沟通时,发送的信息应该清晰、准确。在这件事中,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学生以“正义”为名的暴力行为有怎样的危害。 我们换种说法,看看有什么不同。 “宝妈妈,宝个性比较耿直,喜欢做他以为是正义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干扰自己的学习,今天他又与别人发生冲突了,请您过来一下,问一下他是怎么回事。” 首先肯定孩子是因为出于正义才冲动;其次强调的是事件的后果是对小孩自己不利,我用“又”说明小孩这种行为不是偶发的,需要引起重视;最后我请家长来问清楚情况,允许小孩辩解。 这件事的结果是,宝妈妈在我们耐心解释下——我们正因为关心你小孩的全面成长,才要找小孩了解情况——并承诺让科任老师给他补课,宝妈妈才满意。 各位老师,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 案例2:我妈妈说都是你冤枉我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回家了,太太高兴地为儿子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儿子说:“我吃过了,你们吃吧。” 刘墉认为儿子吃过了,不想吃,没关系。可是太太却非常伤心,认为儿子不领情,不体谅妈妈一片真心。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爸爸关注事件本身,妈妈关注事件背后的情感,妈妈感性讲情,爸爸理性论理。所以跟妈妈家长打交道,不要急着跟她讲道理。下面经历的这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每次进2班教室,我就骨鲠在喉,敏同学要不背对着讲台,要不找人故意讲话。我不小心翻看了他的书,他伸手抢过,直接扔进垃圾桶。这是为什么?我忍无可忍找他出来谈话,他居然眼泪飙出,“我妈妈说,都是你冤枉我。” 我内心无比震惊,这么大罪名扣到我头上。 敏是初二新转来我校的,他省下饭钱反墙出去上网,体育课经常装病,我急不可耐向他妈妈告状了。他妈妈一听,急了,“我儿子很优秀的,我们这一带没谁说他不好。” 而后,他宿舍的同学丢了一台昂贵的学习机和500块钱,他见过当事人放东西,还说了句 “你放那里,小心我拿掉”,再加上生活老师反映他和另一个同学曾经去撬别的宿舍的门。基于此,我找了他和那位同学来调查,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为了免除他的心理负担,我向他道歉,而他当时也愉快地接受了。 可是,我显然忽略了与敏妈妈的沟通,在敏妈妈看来,她优秀的儿子居然被我诬赖成了小偷,所以他后来抽烟,心情不好,他成绩下滑, 都是我冤枉他。偏偏如此不幸,初三我又教他,这真是印证了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回忆事件始末,我才彻底反省,我与这个学生不能和解,其根源是我与她妈妈的沟通很有问题。在绝大多数的妈妈心中,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尤其敏妈妈,而我没有与她有任何情感共鸣,就数落她孩子的不是,她本能地反感,她认为是老师的工作不当导致孩子变坏。所以她跟孩子说,都是老师冤枉他。 该怎么改变呢?我采取了下列策略,先打情感牌。敏有严重的鼻炎,我就给他妈妈发短信,告诉她孩子怎样治鼻炎。期末时,他妈妈来收拾东西,我问一问,要不要帮忙,时不时汇报一下他小孩的进步。再打理性牌,我致电他父亲,让他告诉孩子的妈妈,家校只有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这样感性和理性的双重作用,终于使家校关系恢复和谐。 案例3:全职妈妈,明确她的优势。 梓妈妈是位全职太太,先生是工程师,常年在外勘察地质,很少回家。对于孩子,梓妈妈显得无能为力,进入初二,梓的自我意识增强,因为妈妈的普通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