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身份的民族.doc
没有身份的民族
李从国相信老辈人的解释:腕上三寸处,那圈浅浅的印痕,是当年穿青人被汉人掳骗捆绑所致。李从国当过官,如今经商下海,事业颇顺却为身份所苦。他的身份证民族一栏标记为苗族,但他总要向人摆手解释:“我不是苗族,我是穿青人,穿青人第一个博士。”
以前,对方追问“穿青人是什么”时,李从国会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展示臂上勒痕,如今身体发福,“勒痕”不再明显。
在大陆官方民族统计中,穿青人被认作汉族,不在56个民族之列。多数穿青人对此并不认同。在民族学界,穿青人这个族群被称为“已识别待定民族”。
据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安顺及六盘水市等地;贵州省内穿青人口约67万,占全省人口1.7%,以织金和纳雍两县最多,分别为23万和22.5万,与其他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
被识别成汉人
出生在黔西小县织金的张成坤,虽年逾古稀,仍记得幼年时,堂屋中的五显神坛总是格外庄重,梳三把头的祖母告诉他,这是穿青人的神。稍大一点,他目睹镇上族人常与汉人打架,大家管汉人叫“穿蓝的”。在穿青与穿蓝的恩仇往复中,幼年的张成坤对身份有了最初概念。
在穿青人看来,自己族群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元,那时贵州已有了“土人”记载,而“土人”便是“穿青人”前身,其渊源可追自古代“五溪蛮”。
明清时期,大批汉族移民群体到来,“十人”有了被了解机会。当时,人们称穿青人为“里民子”、“仲家”等。“穿青”名号也见于明初,本是他称,有别于“穿蓝的”汉人,随着青蓝矛盾,逐渐成为本族自称。
在张成坤记忆中,青蓝矛盾直到中共政权成立后才逐渐终结。1950年元月8日,织金和平解放,两年后土改,数百年的民族矛盾始让位于阶级斗争。
中共当时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故在土改户籍登记中,设立民族统计一栏。穿青人名号由是才被国家中枢知晓。
1953年,大陆第一次人口普查,民族识别工作也随即展开。对贵州穿青人的识别工作始于1955年,由中央民族学院院长、社会学家费孝通领衔。
当地参与者回忆,费孝通一行的工作保密进行,当时对内称“贵州省民族识别工作队”,对外叫“贵州省山区生产改造工作队”。时任织金县民委副主任的彭旭初等人,曾全程陪同费孝通考察。但考察结束后,彭才得知调查内容及目的。
民族调查工作从1955年3月25日在贵阳开会起,总共持续53天。最后,费孝通等人撰写的《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调查报告》的结论是:“穿青是汉人,而不是少数民族。”
报告引起穿青人强烈不满,贵州省民委表示,该报告只是学术报告,非最后结论,并示意他们不要公开传播,汇报仅止于县委政府领导即可,穿青人的民族成分,最终要靠穿青人自决。
反对费孝通等人调查结论的彭旭初等人,因坚持穿青人为独立少数民族,到了1957年“反右”变成了“右派”,“罪名”是“想把穿青人列为少数民族,成立自治县,当县长”。
今天,穿青人虽还保留少数民族待遇,但其少数民族特殊照顾政策,到80年代初只剩下考学加分照顾。在族称方面,原先多自称“青族”,也逐渐变为“穿青人”,称人不称族,渐成省内传统。
自己识别自己
在第一次民族识别近30年后,已成为织金县宣传部长的张成坤忽然感到,春天来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民族工作思路彻底扭转,诸多自认为识别不充分或未识别民族的人群,开始要求重新识别。
1979年11月,国家民委下发《关于抓紧进行民族识别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开展民族识别工作。次年12月,贵州民族识别调查工作开始。
由于民族识别调查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鉴于靠国家民委和省民委派人解决并不现实,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苗春亭提出“有民族识别工作任务的地、州、市、县要组织力量,自己识别自己”。
贵州定下“自己识别自己”的方针后,苗春亭指示,本次民族识别工作不过多纠缠族源问题,要把“民族意愿”作为客观存在调研,当做一件“极重要的事情”。
张成坤由此进入驻织金县的穿青识别组。为走访和收集材料,1982年工作组曾远赴湖北、江西等地考察,对照家谱。在江西五地九县走访后,张成坤他们发现,与民间传说不同,穿青八大姓家谱竟无一个姓氏能在当地对上号,江西地方史志也未发现江西移民填贵州的记载。语言与民俗上亦无相似处。
此次民族调查中,有人发现穿青人某些特征跟布依族很像,曾建议穿青人认同至布依族,但被穿青组其他同事拒绝。寻求成为单一民族,是当时穿青人的愿望。
张发坤等人这次调查结论,同第一次费孝通等的结论背道而驰。他们还发现,穿青人与贵州一些少数民族族谱中来自江两的记载,实为刻意篡改和附会,因为当时乾隆时期禁止少数民族参加科考,为获考籍,穿青人才纷纷编纂家谱,将身份附会为江西移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