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mpCB-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128751 (2002) 0420165203AmpC B-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蔡琰 综述 范昕建 吕晓菊 审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科, 成都610041) 摘要: AmpC B2内酰胺酶是属Bush 功能分类é 群,Ambler 分子分类C 类的头孢菌素酶, 主要由染色体介导产生, 不被克拉维酸抑制, 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等广谱B2内酰胺类抗生素。AmpC B2内酰胺酶的表达受amp 复合操纵子调控, 与肽聚糖合成密切相关。amp 复合操纵子由ampC、ampR、ampD 和ampG 构成, 分别编码AmpC B2内酰胺酶、转录调节因子AmpR,N 2乙酰葡萄糖胺2L 2丙氨酸酰胺酶AmpD 和膜结合转运蛋白AmpG。其中AmpR 与UDP2N 2乙酰胞壁酰五肽结合可抑制ampC 转录, 与N 2乙酰胞壁酰酐三肽结合可激活ampC 转录。调控基因突变及B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诱导作用均可使肽聚糖合成与水解反应失衡, 导致N 2乙酰胞壁酰酐肽积聚, 从而使AmpC B2内酰胺酶的产量提高。近年来, 质粒编码的AmpC B2内酰胺酶逐渐增多, 源于肠杆菌科细菌, 与染色体编码的AmpC B2内酰胺酶在分子结构上具不同程度的同源性。AmpC B2内酰胺酶的诱导产生及质粒编码的AmpC B2内酰胺酶的出现是细菌针对抗生素造成的选择压力而进化的结果, 临床实践中必须慎用超广谱B2内酰胺类抗生素。关键词: AmpC B2内酰胺酶; B2内酰胺耐药性; 去抑制突变; 诱导作用中图分类号: Q 556+ . 4,Q 756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01211204作者简介: 蔡琰, 女, 生于1977 年,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B2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但是细菌几乎对每一种新的B2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性。产生B2内酰胺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 1 ]。目前新的B2内酰胺酶中, 以超广谱酶( ex tended2spect rum beta2lactam ases, ESBL ) 和AmpC B2内酰胺酶最具临床意义。ESBL 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多种B2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 2 ] , 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产生。1 AmpC B-内酰胺酶的发现和一般特性AmpC B2内酰胺酶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 不被克拉维酸抑制, 因其优先底物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又称头孢菌素酶, 属Bu sh 功能分类é 群,Am b ler 分子分类C 类[ 3 ]。最初AmpC B2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自然产生, 主要见于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1967 年Hennessey[ 4 ]报道了一种阴沟肠杆菌产生的可诱导的B2内酰胺酶, 即目前所知的染色体介导的AmpC B2内酰胺酶。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许多质粒介导的AmpC B2内酰胺酶被陆续报道。根据能否被B2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AmpC B2内酰胺酶又可分为诱导酶和非诱导酶。后者存在于大肠埃希氏菌及志贺氏菌中。而肠杆菌、摩氏摩根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细菌中,AmpC B2内酰胺酶可被诱导产生, 因为这些细菌中有AmpC B2内酰胺酶的调节基因ampR [ 5, 6 ] , 而产生非诱导性AmpC B2内酰胺酶的细菌缺乏该基因。据报道, 将弗氏柠檬酸杆菌中的ampC与ampR 克隆至大肠埃希氏菌后, 大肠埃希氏菌中的AmpC B2内酰胺酶可被诱导表达[ 7 ]。产AmpC B2内酰胺酶的细菌对第二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耐药, 且肠杆菌科细菌往往同时带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 对于这些耐药株,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最有效的药物。2 AmpC B-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AmpC 酶是AmpCβ内酰胺酶的简称。 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内酰胺酶Ambler 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 类和Bush Jacoby Medeiros 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故AmpC 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酶。2. 1 amp 复合操纵子AmpC B2内酰胺酶的表达受amp 复合操纵子调控, 由4 个不连续基因ampC、ampR、ampD、ampG 构成(图1)。ampC 是结构基因, 编码AmpC B2内酰胺酶。ampR 与ampC 相邻排列在染色体上, 呈逆向转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学案.doc VIP
-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省一等奖】.docx
- Hasselblad哈苏相机X2D II 100C User Manual - 简体中文用户手册说明书(中文版).pdf
- 中国计量大学803传感器技术1--2011--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pdf VIP
- 参保单位派出证明.docx VIP
-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原卷.pdf
- DB23_T(1621.10-1621.14)-2015: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三).pdf VIP
- 12YJ1工程用料做法.docx VIP
- 中考冲刺励志文案【90句】.pdf VIP
- 05175税收筹划自考课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