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意象浅析供参考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词的意象浅析供参考学习

苏轼词的典型意象浅析 09中文一班 唐淳 摘要: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多变,有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也有清新的田园词,更有清丽婉转的婉约词。作为一位风格多样的北宋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词中的艺术手法,典故,意象都达到了词作中的最高水准。意象是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载体,而本文则旨在通过苏轼词中的几个典型意象来分析苏轼的内心状态和人格理想 关键词:苏轼词、意象、明月、孤鸿、风雨 引言 诗词最重要的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词中,作者一般都不会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中间就需要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诗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南朝梁刘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苕溪渔隐丛话诗人一生充满波折,政治生涯、家庭生活的憾恨悲愁,使他再次问月“何时长向别时圆?”当他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心头掠过一丝忧伤,这些都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他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进行类比,通过月展开对人生命本质的探究。由于诗人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的处事态度,所以在词的收尾处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词人一个良好的祝愿,把平安、幸福、安康献给弟弟苏辙,并以共勉。既然人长团圆月长圆不现实,既然“此事古难全”,就不必徒然忧伤,而应该应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苏轼正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来感悟人生的道理,人的悲欢、月的圆缺,自然规律从来就是如此,于是以旷然自得、乐以忘忧而收结。李泽厚阐述苏轼诗文的美学观时说:苏轼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孤鸿,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苏轼的专利,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成语如“飞鸿留爪”、“雪泥飞鸿”都是起源于苏轼的诗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雁的遭遇触动了词人敏感的心灵,激发了他对生命、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苏轼是吟唱生命悲歌的流浪者,他的词作或浓郁或阴晦,从整体上呈现出悲情色调,从他的词作中流露出的悲怆性可以称为“孤鸿情结”。 苏轼生在北宋,北宋国力不振,外有捍敌,内则颓废,新旧党派作乱。在他二十二岁时,他以文动朝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才学横溢,本应该用才学效力国家,得到国家的器重,但是他的直言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人,遭到小人的排挤,屡遭迫害。他几度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都是他的贬所,在他的内心里面满怀不为人知的孤独幽怨。在他被贬期间,成就很高,写了不少词作其中有“孤鸿”意象的词作就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廖唳”(《水龙吟》),“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表现苏轼不愿苟同流俗的高洁情怀 苏轼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此词是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为人表里澄澈, 讲究风节操守, 不愿“视时上下,而变其学”( 《送杭州进士诗序》) 。词中说“孤鸿”惊恐不安, 心怀幽恨, 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 最后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鸿雁不在树木上而在江洲苇丛中栖息, 这本是习性所致, 苏轼赋予它独特的意志, 目的是抒写自己被贬后孤芳自赏, 不肯随人俯仰的傲岸与高洁。因此这首词苏轼是以“孤鸿”自喻, 显示自己行为品质的高洁, 表现自己尽管政治上失意, 却不愿苟同流俗的高洁情怀。 2、借“孤鸿”表现自苏轼超然物外、处之泰然的精神境界。 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卷帘, 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忽然浪起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