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赏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谓中国画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民间画、宫廷画和文人画三大支流,产生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门类,演变成工笔、写意两大表现形式,创造了以线条、笔墨为主的绘画语言,凝结成讲求意境、气韵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传统绘画可谓独树一帜,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令人仰止。 卡拉瓦乔 水果篮 野兔 丢勒 徐渭《鱼蟹图》 《教皇应诺森十世》 17世纪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开兹 《女占卜者》卡拉瓦乔 《戴金盔的人》伦勃朗 对话的人 泼墨仙人图 乾隆题诗: 地行不识名和姓 大似高阳一酒徒 应是瑶台仙宴罢 淋漓襟袖尚模糊 西方注重: 求真写实,追求真实、事物的形貌色彩 中国注重:“神似”,即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无论中方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为他们的艺术作品做辩护,像中方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 如果用西方的理论评论中国画也是可行的,西方在60年代提出了接受主义美学,核心是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带有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二空+ 一性) 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二空+ 一性的填补 绘画初期:中西都追求写实 绘画从追求形似到神似,从追求真实表现事物形貌色彩到真实追求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画龙点睛 梁朝著名的画师张僧繇 ,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 端听琵琶 第二段 击鼓助舞 第三段 盥手小憩 第四段 闲对箫管 第五段 依依惜别 求真写实之后,中西出现分歧 中国画逐渐发展为表达情感 开始的标志是 晋代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 它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一段 初临洛水 二段 洛神出现 三段 神人对决 四段 离别时刻 五段 心灰意冷 六段 驾舟追赶 七段 走马上任 顾恺之 被美术史称作“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痴迷 痴黠 痴智 六朝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鼎盛时代。那时候,大江南北各地纷纷建立庙宇,以便人们有礼佛膜拜的场所。公元364年,有个叫慧力的和尚在当时的首都建康城(今南京)建造了一所大庙,名叫瓦官寺。落成之后,众和尚设会请当地的士大夫来庙里鸣钟击鼓,名为弘扬佛法,实则请人捐钱。但捐钱的人,没有一个超过 十万钱的,颇使和尚们发愁。有一天,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化缘薄上写下捐钱一百万。和尚们都非常惊讶,望得这穿得毫不起眼的年轻人,以为他空口说大话。 “请在庙里准备好一堵素白的墙壁,我自有募钱的办法。”年轻人自信地说。和尚们半信半疑,就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位年轻人在庙里的墙壁上画了一个佛教传说中的人物——维摩诘。相传维摩诘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一位居士,阐释佛法很精辟,引得天女散花;今人还有“天花乱坠”来形容很会说话的人哩。这年轻人的维摩诘像,画得十分工细,他画好之后,对和尚们说:“第一天进来看壁画的人,让他们每人布施十万钱;第二天看的五万钱;第三天随意布施。” 消息传出之后,大家都来看这位年轻人画的佛像,把庙门都快挤破了,一下子就募得了许多钱,超过了当初他答应和尚的捐钱一百万。这年轻人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名声响叮当的人物画大定——顾恺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六段 1近郊景色 2进城的路上 3河上风光 4虹桥上下 5城楼前面 6繁华景象 描绘的是北宋首都的清明节从郊外沿汴河到城市繁华景象。被称为开封的百科全书 张择端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