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日玛水电站毕业设计教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贺日马电站基本资料 一、流域概况和电站位置 贺日雄曲位于类乌齐县的东北部,系紫曲的一级支流,河道全长23km,河道平均坡降34.6‰。河流发源于他翁他山脉中段海拔5125m的山峰。坝以上由五条较大的支流组成,北支两条即多涌和贡达涌,多涌发源于多扎勒东侧,贡达涌发源于查日阿扎北侧;南支两条火日雄曲和西日涌,火日涌发源于打从拉北侧,西日涌发源于西日拉北侧;东支一条为格拉涌,发源于格拉山西侧。五条支流发源地海拔在4200m至4300m。流域内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裸露地面较少,植被很好,水土保持亦较好。电站站址为原马查拉水电站站址处,即东经96°40′,北纬3l°17′。站址以上集水面积113km2,河长13Km,河道平均坡降34.6‰,坝址处海拔4150m。 类乌齐县处于西藏自治区东北切变线上,属藏北多雨中心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900mm,无霜期50余天,年平均气温2.4℃,1~7月气温上升,3月开始升幅加大,4~5月增温最大,6月增温减小,7月增温最小。极端最高气温27.5℃(1987年6月25日)。8~1月温度逐渐下降,9月较明显,11月气温直落而下,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2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28.6℃,最大冻土深度1.2米。河流径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地下水和融雪。降水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80%,所以径流也集中有6~9月,而洪水集中在7~8月。 二、水文与气象 贺日雄曲位于类乌齐县的东北部,系紫曲的一级支流,河道全长23km,发源于他翁他山脉中段,海拔5125m的山峰。正源头由东南向西北流,在富阿陇下游2km汇入由东、由南的三条小河后,流量加大,在日阿火陇上游又有两条支流汇入。电站站址为原马查拉水电站处,即东经96°40′,北纬31°17′。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13km2,河长13km,河道平均坡降34.6%,坝址处海拔4150m。 类乌齐县处于西藏自治区东北切变线上,属藏北多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650mm, 年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27.5℃,极端最低气温—28.6℃,最大冻土深度0.9m。河流 径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地下水和融雪。降水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80%,而洪水集中在7~8月。贺日雄曲年平均流量1.61m3/s,年径流总量0.507×108m3;设计洪水流量56.3 m3/s;校核洪水流量64.6 m3/s。 各频率洪峰流量表 单位:m3/s P(%) 0.5 1 2 3.3 5 10 20 50 Q(贺日马) 68.2 64.6 61.1 59.0 56.3 52.0 46.9 38.6 首部枢纽特征水位表 单位:m 项目 校核水位 设计水位 正常水位 坝下游校核水位 坝下游设计水位 水位 3989.90 3989.70 3988.28 3984.76 3984.62 三、工程地质 本区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石灰岩,侏罗系马查拉煤系,白垩系昌都红色岩系和第四系冲积层、坡积层。三叠系石灰岩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构;侏罗系马查拉煤系,上部以青灰色及灰白色砂岩为主,灰红色砂质粘土岩,下部为黑色炭质页岩;白垩系昌都红色岩系, 以棕红色砂质粘土为主,夹薄层紫色砂岩及黄灰色页岩;第四系冲积坡积层,由红色砂质粘土,砂卵石层及顽石卵石层等组成。大地构造上,由横断山脉东北边缘的昌都玉树地区背斜区域构造线南北线延伸,在地昌都川北转为东西向。在本范围之内,由一系列中生代层所构成的紧密褶皱,是本区构造特点。离工程区西南lOkm的紫曲左右,为新生代以来活动的大断裂,在本区走向约为北西45°。 本区地震不频繁,据1950年8月16日昌都地区大地震分析,波及本地区地震情况和查1/400万地震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小于7度。 首部出露的岩石有:右岸为灰白色的石灰岩;左岸为堆洪积和坡积物。坝轴线在右岸石灰岩脊、左岸冲积层上,溢流坝和挡水坝基础为冲积砂卵石,基岩块深约lOm;右岸进水口和泄洪冲砂闸座落在基岩上。基岩产状:倾向西南,WS25°,走向东西。坝基与基岩的摩擦系数采用0.68。 首部枢纽1986年建成木坝后,库区已基本淤满,淤积主要成分为砂卵石、冲砂、细砂和淤泥杂物等。河流径流除降水外,两岸高山地下水补给河水,不存在两岸渗漏问题。 引水渠道沿线地基为石灰岩基、红色砂粘土和砂卵砾石等相间,以红色砂粘土为主。渠道走向沿线在较缓的山脚部,当时的开挖断面经30余年后未有大的垮方。渠线地基是稳定的。渠道穿越一小冲沟,用一钢筋砼过水涵洞连接,冲沟内未发现泥石流和大的推移层,是稳定的。 厂区枢纽座落在坡积、冲积层上。前池山坡较缓,基础为堆积和坡积物。厂房在冲积砂卵石层上。此处发育有I级阶地,升压站、生活办公区亦在此处。 四、当地建材 块石料:库区右岸及下游两岸皆有,储量丰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