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使用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使用课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二、 简介作者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 ? 人格魅力:辩证处世、正直进取、旷达乐观、 真纯淳朴、胸怀天下等 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 ?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 :“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食文化(东坡肉等)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周瑜,字公瑾 苏轼在词的下片着力刻画周瑜。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周瑜这个“豪杰”形象。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说明年轻有为。 以美人衬托英雄。 对比解读——突破难点 苏轼用精炼的几句话,便血肉丰满地刻画出周瑜儒雅风流、文武双全的“豪杰”形象。 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遭遇。 苏轼满怀悲愤吟啸道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分)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分) 答:“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1分)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1分);下片由实而虚,虚实相生(1分)地抒发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情”。(1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分) ? 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2分) 乌台诗案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 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7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预习《定风波》 3、把《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在语文作业本上。 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