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

墒情表示法 我国北方以旱作为主的地区常把旱地土壤的含水状况称为墒情。验墒,就是根据耕作层的土壤湿润程度、颜色、手捏时的特征和感觉等来判断土壤的含水状况。田间验墒工作常在播种前或作物生育期内进行,为耕作、播种、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在验墒时,群众特别注意检查地表干土层的厚度,因为它是土壤旱情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干土层厚度约为3—5㎝,而下层土壤墒情较好时适于播种。如干土层已增厚至10㎝以上,则属旱象严重,必须灌溉,否则会影响播种出苗。 据群众经验,华北、西北黄土地区的土壤墒情可分为:黑墒以上、黑墒、黄墒、灰墒、干土等五类;其土壤含水量分别约为23%以上、20%—23%、12%—20%、8%—12%及8%。 土壤水吸力和含水量的关系不是单值的,它因土壤的脱水过程和吸水过程而不同。 在同一吸力下,脱水过程的含水量总比吸水过程的含水量高,这种脱水曲线与吸水曲线不相重合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原因:一是因为土壤孔隙的几何特点造成的即土壤孔隙由大小孔隙连接而成,这种孔隙状况,在变干或变湿时其充水情况不一致,而使土壤含水量不同;二是因为:土壤吸水由干变湿过程中,大孔隙中的空气常形成气泡而被封闭在孔内,占据一定容积,也使一定吸力下的土壤含水量有所不同。 例:某一公顷的麦田耕层深30cm,其容重为1.2g/cm3,田间持水量为30%,灌水前测得含水量为20%,测后灌水600m3/hm2,10天后测得同一根层含水量19%,期间降水5mm,问小麦的日耗水为多少mm(需要判断灌水后有无渗漏损失)? 解:先判断灌水和降水后有无深层渗漏 田间持水量为30%相当于水层厚度为:30%x30x10x1.2=108(mm) 灌水前含水量为20%相当于水层厚度为:20%x30x10x1.2=72(mm) 灌水600m3/hm2相当于水层厚度为:600/10=60(mm) 灌水和降水后含水量为72+60+5=137(mm) 水漏= 137-108=29(mm) 设小麦的日耗水为X,则 水支出=10X+29 水收入=60+5=65(mm) 水期初=72mm 水期末=19%x30x10x1.2=68.4(mm) 依水分平衡原理水期初—水期末=水支—水收,可得 72—68.4=10X+29—65 X=4.06(mm) (二)、土壤水分状况调节措施 1. 加强基本建设,科学合理灌水、排水 (1)逐年深耕—逐步加厚熟土层,改善土壤松紧度,增加土壤透水和蓄水能力 (2)适时中耕—雨前中耕有助于土壤蓄水,可切断土壤毛管联系,减少土壤蒸发(减少50%) (3)轮作和垄作—轮作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水蓄水能力,垄作可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促进土壤水分蒸发 (4)适时镇压—旱季镇压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1)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 (2)实施节水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益。 (3)其它节水措施: ①采用地面覆盖、设立风障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②使用土壤增温保墒剂。 ③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自身的保水控水能力。 ④增施P、K肥,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⑤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绿化地表, 保持水土。 ⑥选择抗旱植物品种。 思考题 1.? 土壤含水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2.? 简述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性质。 3. 什么是土水势、水吸力?二者有何区别? 4.?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5.如何合理地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 五、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耕作 施有机肥 灌排水 主要内容 土壤热量来源 土壤热性质(重点、难点) 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调节土壤温度的措施(重点) 四、土壤水分状况调节 土壤水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土体内,土壤水的收入与支出。 土壤水的收入(水收)主要包括降雨(水降)、灌溉(水灌)。土壤水的支出(水支)主要包括土面蒸发(土蒸)、植物蒸腾(水腾)、水分渗漏(水漏)和地表径流(水径)。这里的渗漏指通过地下径流从土体中损失的水分,不是通过入渗保持在土体内的水分。有些农田的水收还包括地下水的补给。一年中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即土壤持水量的变化值(△水)。 水=水收-水支=水降+水灌-土蒸-水腾-水漏-水径 (1)合理灌溉,提高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 据作物生长需水特性考虑灌溉定额及时间。 方法:畦灌,喷灌,滴灌,沟灌等。 调整表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水分入渗 (2)适时排水,防止涝害。 2.合理耕作,改良土壤 第二节 土 壤 空 气 土壤空气和大气组成的差异(体积) 气体 O2 (%) CO2 (%) N2 (%) 其他气体 近地表大气 20.94 0.03 78.05 0.98 土壤 空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