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常用检测方法(参考).ppt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常用检测方法(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 T 试验1 试验2 L M D N P 红线2 红线1 ALM ANP 终点法 终点法——通过检测终点吸光度的改变大小来求出被测物含量。 何为终点?如何判断? 通常在反应终点附近连续选择两个吸光度值,求其平均值,根据两点的差值来判断反应终点。 终点法 终点时间的确认: 一、根据时间-吸光度曲线 如:Trinder反应测尿酸,反应曲线上3-5分钟 时其A趋向稳定,故可将5分钟作为反应终点。 二、根据被测物反应终点,结合干扰物的反应 情况来确定 如:溴甲酚绿法测血清白蛋白 分类 终点法: 一点终点法 二点终点法 免疫比浊法 双波长法 一点终点法 一点终点法——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吸光度不再改变时,选择一个时间点测定吸光度值。 通常在反应终点附近连续读两个吸光度,求出两点的平均值,并根据两点的差值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一点终点法的设置: 以R和S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水空 白或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达到平衡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校准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直线,对于反应速度快的多用。 如:GLU TG CH等 * * Al T (时间) A S+R (吸光度) 一点终点法反应曲线 计算公式: C=(Am-Ab)*K Am----终点读数点的吸光度 Ab----试剂空白吸光度 K----校正系数 二点终点法 第二试剂加入以前,选择某一点读取吸光度Am,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达终点后测 第二个吸光度值An,利用两吸光度之差计 算结果。 第一点吸光度值由样本本身或第一试剂与样品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相当于样品空白,可有效的消除样品自身的吸光度,如溶血,黄疸,脂血等的干扰。 * * An T A R2 Am S+R1 (吸光度) (时间) 两点终点 Ax= 样本空白 An - k0 Am (体积校正因子)k0 = Sv+Rl Sv+R1+R2 两点终点法 计算公式: C=(An-K0*Am)*K K0---体积校正因子 K0=(Sv+R1)/(Sv+R1+R2) 免疫比浊法 通过物质对光的散射或透射来测定物质含量的 方法: 散射比浊:特定蛋白分析仪 透射比浊:自动生化分析仪 通常作两点终点法分析,多采用多点校准。 应用:用Ab测定Ag(主要为微量蛋白:IG、 C、APOA1/B、ASO、RF、CRP等),要求Ab 过量,此时Ag-Ab复合物的生成量随Ag的增加 而递增,光散/透射射强度与抗原量成正比。 免疫比浊法 优点: 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可用于自动化仪器检测 缺点:抗体用量大 达平衡时间长 双波长法 消除样品中对测定有干扰的物质的影响; 在试样中含有两个组分a和b时,若要测定组分b,组分a有干扰,应设法消除组分a的吸收干扰。首先选择待测组分b的最大吸 收波长λ1作为测量波长,然后用作图的方法选择参比波长λ2 ,使组分a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相等。 双波长法 试样溶液在λ2和λ1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只与待测组分的浓度成正比,而与干扰组分的浓度无关 干扰物质 1.脂血:吸收光谱300~600nm呈下降趋势 2.Hb:350nm、400nm、540nm、580nm 吸收峰 3.胆红素:300~500nm有吸收峰 可见它们的吸收峰都较宽,且同测定波长 有重叠现象。 双波长法 主波长的选择 反应体系中待测组分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尽量避开或减少来自试剂空白和样本空白对测定组分的干扰,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双波长法 辅助波长的选择: 根据测定波长选择辅助波长,要求干扰物质在测定波长同辅助波长有相同的吸光度,待测物吸光度差异很大。 如:钼酸铵法测P3+用340nm,而Hb在340 及380nm均有较高吸收峰,选380nm作为辅助波长。 双波长法 双波长测定优点 : ①消除噪音干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