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靖小粑粑
文/图 子 乙
“小粑粑”是沾益县的一道传统糕饼,沾益县属曲靖市管辖,因而“沾益小粑粑”也被叫做“曲靖小粑粑”,我有几个同事是沾益人,大家开玩笑时总是称他们“曲靖的小粑粑”,叫的人还拿腔拿调地模仿曲靖口音,让人忍俊不禁。一来二去,“小粑粑”几乎成了曲靖的代名词,只要提到曲靖或是见到曲靖人,我的脑子里总会下意识地浮现出“曲靖小粑粑”这个词。但多年来,我从未见过“曲靖小粑粑”的庐山
1.
曲靖于我并不陌生,在云南省的16个州(市)中,曲靖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小粑粑”是曲靖的一道名点,但若问起来,今天的曲靖年青人,对何谓正宗的“小粑粑”大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虽说商店里有的是各种糕饼,但真正的“曲靖小粑粑”却难觅踪影。
我有个曲靖朋友的母亲已86岁高龄,耳朵稍背,有时和她说话常答非所问,让人捧腹。在她的讲述中,定亲送沾益小粑粑,是从前曲靖老百姓的传统礼俗。当曲靖人托媒人说婚成功,订婚的时候,男方就要按女方家的要求,邀约平时玩得很是要好的朋友,用谷箩挑数百个“小粑粑”和塔盐、沱茶、红糖等聘礼一起送到女方家,女方则把男方送来的“小粑粑”分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家中。凡收到一份小粑粑的亲友,就知道这个姑娘已经许配给了人家,也意味着姑娘出嫁时将被邀请参加婚宴。所以说,曲靖小粑粑既是定情信物,又可当做请柬来用。姑娘正式出嫁时,男方家还要准备一些“小粑粑”在婚宴上使用,叫“担糕糖”,由新郎带着新娘到餐桌上认识男方家的亲戚朋友,用担盘托着“小粑粑”和水果糖,每人送给两个“小粑粑”和两颗水果糖,亲戚朋友也会准备一点零钱回赠新娘,这是新娘到婆家收的第一笔“私房钱”,新娘会很小心的支配,给公婆和父母买些礼物,报答养育之恩。传统的沾益小粑粑,有豆沙馅、白糖馅和酥子馅、桃仁馅等,都是圆而甜的,寓意着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日子长长久久。
定情信物的“小粑粑”,其实就是曲靖城乡一些传统样式的甜味糕饼,原来叫小饼子。原料以本地麦面为主,馅料通常为豆沙、苏子、白糖,每个直径约10公分,重量1公两,早期是用栗炭火和铁锅烤烙,后来用电烤箱烘烤。过去,曲靖民间传统节日、走亲访友、祝寿、过生日等重要活动都离不开小粑粑;如今,小粑粑只留在老曲靖人的记忆里。
2.
在沾益县一栋居民楼,我采访了年届花甲的何家云夫妇。老何曾任原沾益县副食品厂糕点分厂的厂长,1970年进这家糕点厂学徒,师从尹绍敏师傅。尹绍敏是沾益县东门街人,生于民国元年。尹家兄弟二人,民国年间在沾益县合伙开了个糕点铺,取名“尹香斋”,是正宗沾益“小粑粑”的二代传人。何家云进厂时,尹绍敏师傅已经60多岁了,为了带徒弟,厂里没让他退休,年仅17岁的何家云有幸拜尹绍敏为师,成为“沾益小粑粑”的第三代传人。师傅教他做小粑粑的一句口头禅“油、糖、面,随手变,变出来就是饼”,至今何家云仍时时挂在嘴边。
从学徒到厂长,何家云在沾益县糕点分厂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也见证了沾益“小粑粑”从供不应求到逐渐衰亡的全过程,这里有市场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何家云做“小粑粑”,卖“小粑粑”,与“小粑粑”共存亡,他戏称自己就是个沾益“小粑粑”,也乐意一些老朋友叫他“小粑粑”。他有一手做小粑粑的技艺和一肚子小粑粑的故事,“上世纪70-80年代,小粑粑每天的产量高达2吨,分三班生产,等着取货的人,开着汽车、赶着马车连夜来排队,远到贵州、宣威、陆良,近到本地各区公所、乡及周边村寨,买不到的,还得借火车进站时跑到车上去买。光小粑粑一个产品,就曾经是沾益县的纳税大户,生产的小粑粑堆起来比廖(本文作者系中国滇菜饮食文化名师、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美食印象》主编、云南省摄影协会、云南省书画协会会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