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学校讲座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星学校讲座概要

光有爱还不够 ——青春期孩子家庭成长中的两大陷阱 相旭东 (心理咨询师) I remember years ago when i was just a boy Every evening I would fall asleep to the sound of my fathers voice And he said to me ,this would take you safely through the night So drift away to my fathers lullaby Lay your body down Fathers Day 我记得几年前,当我只是一个男孩。 每天晚上听着我父亲的声音睡着。 他对我说:“带你安心穿越黑夜”。 所以,当我渐渐远离我父亲的摇篮曲,我能不再依赖。 父亲节 在心理方面,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与生俱来”四个字,那么后天形成是主要的。 儿童的心理成长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大脑被塑造过程: 它的产生要比人们想象的早得多,从儿童一出生就有了。 青少年脑海中的思想、观念、幻想、计划以及禁区,都不是他们开始长胡子的时候才有的,而是从他还在摇篮里时候起,人们在他身上播下的种子或没有播下种子的结果。 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大人的帮助,这个引导的过程,可以有个名称叫“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把它改为“人性化”。 心理成长 环境塑造大脑 大脑选择环境 人就成了应该成为的人 结构真正起作用 光有爱还不够 作茧自缚——教育孩子与“自恋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必须把孩子看成是另外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分离、自己要与之交谈的生命。父母爱孩子,经常表现为两个极端: 不“教育”孩子——不对他们提出任何要求,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不受这些要求的束缚。 过度“教育”孩子——对他们提出苛刻要求,其实是在缓解自己对于缺乏这些要求的焦虑。 如果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 那就会造成更大的……#@A*@#0%…… 【举例】马大哈学生“庄庄” 庄庄是个初中一年级男生,学习上不够努力,不求上进,作业不认真做,背书默写总是错;家长老师再怎么教育批评他也没用,整个人稀里糊涂有点马大哈。 学校里,因为行为出格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庄庄看来,都是为了他好,所以是“不要紧”的。事实上是,即便是那些一般孩子会觉得难堪的负面评价和责难,也不会令他难受。老师曾经给家长解释庄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小。 庄庄很喜欢动手操作。会摄影,经常给少先队活动做摄影。 ——其实是他习惯于这种行为模式来自我保护,获得安全感。 陷阱一: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经典实验 第一组:可逃脱组8只——电击,挤压按垫可以终止电流 第二组:不可逃脱组8只——电击,挤压按垫不能终止电流 第三组:无束缚的控制组8只——不电击   第一第二组在90秒的时间里均接受了64次电击,电击过程中,可逃脱组可以挤压按垫终止两组电流,而不可逃脱组不能。 结果:   可逃脱组很快学会了挤压按垫来终止电流,在64 次电击过程中,它们用于挤压按垫终止电流的时间迅速缩短,而不可逃脱组的挤压按垫行为在30次尝试后便完全停止。 第二步实验: 24小时后,所有的狗被放入实验梭箱中,接受第二步实验。那是一个大箱子,由一块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在箱子一边的地板上通电,狗跳过隔板到另一边就可以避开电击。 通常,狗和其它小动物都能很快学会这种逃脱,甚至在实验后程,看到信号指示就能采取逃脱行动。 实验结果: 1、可逃脱组的狗和控制组的狗都快速学会逃离,而不可逃脱组的狗逃离成功率明显低,甚至放弃逃离。 2、实验中每只狗都有十次电击逃离的机会,比较下来:在十次中有九次不能跳过隔板的狗占的比例:可逃脱组没有、控制组15%、不可逃脱组75%。 实验说明: 第一组狗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第一项实验中学会了“行为可以控制结果”,而第二组感受到的是,结果不受行为控制——我是无能为力的。 ——体验到行为能控制结果,习得主动。 ——体验到行为不控制结果,习得无助。 有意思的是:在第二项实验中,偶尔,一只不可逃脱组的成功逃离,但在下一次实验中又恢复了无助状态。 ——偶尔成功并不能改变习得的无助。 后续研究又发现,如果给可逃脱组的狗再进行不可逃脱实验,它们不断尝试挤压按垫,并没有像第一项实验中的狗那样很快放弃了尝试;更有甚者,它们在梭箱中成功地学会了逃离。 ——偶尔挫折并不会打消习得的主动。 “习得性无助”对教育的意义 应用到对学习行为的研究发现: 学生经历失败后所产生的应激可能导致更进一步的失败,并使他们索性放弃和停止尝试,换句话说——他们习得了无助。 如果你的孩子摊上了,你怎么办? 教育是培养自信的过程—— 建议:自信源自被欣赏,而不是被评判。 赞赏固有特质产生压力;欣赏行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