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原则 子宫收缩过强 认真寻找宫缩过强发生的原因,及时纠正。 正确处理急产。必要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如无缓 解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的准备。 护理诊断 子宫收缩过强 1.急性疼痛 与过频过强的子宫收缩有关。 2.焦虑 与担心自身和胎儿安危有关。 3.有母儿受伤的危险 与产程过快造成产妇软产道损伤、新生儿外伤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子宫破裂。 护理措施 子宫收缩过强 1.缓解疼痛 ①提供缓解疼痛的措施,如深呼吸、变换体位、腹部按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床单、保持安静环境等。②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宫缩抑制剂。 2.减轻焦虑 提供陪伴分娩,多给予关心和指导,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及时向产妇和家属提供产妇的信息,说明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以便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护理措施 子宫收缩过强 3.防止受伤,促进母儿健康 ①产前详细了解孕产史,凡有急产史的孕妇,嘱其在预产期前2~3周不外出远行,提前1~2周住院待产,以防院外 分娩伤及母儿。②产时避免灌肠,提前做好接产 和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工作。③产后及时检查 软产道和新生儿,发现损伤及时处理。④分娩过 快未经消毒者,遵医嘱给母儿使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子宫收缩过强 4.预防子宫破裂 (1)宫缩乏力静脉滴注缩宫素时,注意小剂量、 低浓度、慢流量,勤观察,及时发现子宫破裂先 兆,防止子宫破裂发生。 (2)严密观察宫缩,若有宫缩过强,立即停止 一切刺激,如阴道内操作、缩宫素静滴等,及时 通知医生。若宫口已开全,应指导产妇宫缩时张 口哈气,减少屏气用力,减慢分娩过程,同时做 好接产和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出现胎儿窘迫 者,应让产妇左侧卧位,给予吸氧,并做好剖宫 产术的准备。 护理措施 子宫收缩过强 5.健康指导 嘱产妇观察宫体复旧、会阴伤口、阴道出血、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产褥期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如新生儿发生意外,协助产妇及家属平稳度过悲伤期,为产妇提供出院后的避孕和今后的生育指导。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第七单元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 (宫缩乏力/过强) 骨产道/ 软产道异常 胎位/胎 儿发育异常 难产 胎儿 产力 产道 正常分娩 异常分娩 概 念 主要内容 概述 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处理原则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子宫收缩过强 护理评估 处理原则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发生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为产力异常。 1.定义 概 述 2.产力异常的分类 宫缩乏力 协调性(低张性) 不协调性(高张性) 原发性 继发性 宫缩过强 协调性- 不协调性 急产 强直性子宫收缩 (病理缩复环)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概 述 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产道与胎儿因素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使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子宫颈内口,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子宫收缩,是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最常见原因。 2.精神因素 多见于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恐惧分娩,精神过度紧张,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护理评估 3.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肌瘤等可使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特点;子宫壁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可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经产妇或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可使子宫肌纤维变性。这些均能影响子宫的收缩力。 4.药物影响 临产后不恰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及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硫酸镁及苯巴比妥等),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 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5.内分泌失调 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电解质失衡等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6.其它 营养不良、贫血等慢性疾病导致体质虚弱者;临产后过多的体力消耗、疲劳,进食与睡眠不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影响胎先露下降;过早使用腹压等均可导致宫缩乏力。 注意评估有无上述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存在、影响程度、使用过的药物、曾做过何种处理及效果。 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子宫收缩乏力 (二)身体状况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期长。即使宫缩最强时,宫体隆起亦不明显,用手压宫底部肌壁仍有凹陷。 护理评估 子宫收缩乏力 依据其在产程中出现时期不同分为 (1)原发性:自分娩开始宫缩就微弱无力,致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缓慢,产程延长; (2)继发性:临产早期子宫收缩正常,但至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宫缩减弱,多见于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