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市卫生学校 - 涂丽华 生物药剂学概念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消除、处置的含义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 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特征 膜孔转运、胞饮/吞噬的对象 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晶型、稳定性、剂型 注射特点 肌肉、皮下、皮内注射吸收特点 影响药物注射吸收的因素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口腔黏膜、鼻黏膜吸收、肺吸收、眼吸收特点 代谢部位 排泄途径 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临床上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制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药品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人们逐渐认识到剂型因素、生物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1、剂型因素的研究 不仅包括药物的狭义的剂型,而且包括药物理化性质、生产处方辅料性质及用量、剂量及用法、医师处方中其他药物的性质及其与主药是否有体外和体内的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等。 2、生物因素的研究 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等。 3、体内吸收机理等的研究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机理对药效的影响,主要研究吸收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血液 循环的过程。 分布: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随血液向 体内各个可布及的脏器和组织转运 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 程。 排泄: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 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没有结构变化, 只有部位的改变,称为转运。 消除:药物从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 即体内某区域(或整个机体)中的原型药物 消失与不复存在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合称。 药效:药物的药理效应,即药物及制剂的临床疗 效、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方面总的评价。 吸 收 药物吸收可分为胃肠道吸收和胃肠道外吸收。 胃肠道吸收可以在胃、小肠、大肠、直肠等部位进行,但以小肠(十二指肠)吸收最为重要。药物经口服后,透过胃肠道的上皮细胞膜进入体循环。 胃肠道外吸收有:注射部位吸收、肺部吸收、口腔黏膜吸收、直肠黏膜吸收、鼻黏膜吸收、阴道黏膜吸收。 吸 收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 被动扩散:药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大多数药物的转运 特征:顺浓度梯度转运,不耗能,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现象、竞争抑制、部位特异性。 主动转运:借助膜载体将药物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氨基酸、单糖、Na+、K+ 、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及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的转运。 特征:逆浓度差转运,需耗能,需载体,有“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结构和部位的特异性。 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制剂是无意义的,如需要量较大,应分成小剂量多次服用。 吸 收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 促进扩散:借助于载体的帮助,使非脂溶性药物 从高浓度从低浓度扩散 单糖和氨基酸类药物的吸收。 特征:不耗能,有“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 膜孔转运:小于膜孔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通过 膜孔转运,如水、乙醇、尿素等。 胞饮/吞噬:不能通过上述四种机理转运的物质 如脂肪颗粒、蛋白质等一般由胞饮 /吞噬吸收的。 特征:有部位特殊性,吸收部位在小肠下段。 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胃肠道pH的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食物的影响、血液循环的影响 胃肠分泌物的影响 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因素 2、药物理化性质 药物脂溶性和解离常数:脂溶性大/未解离的药物易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好,弱碱性药物在肠中吸收好 溶出速率 晶型:亚稳定性吸收好 粒度 药物的溶剂化: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2、药物稳定性 2、药物剂型: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栓剂贴皮 药物的非胃肠吸收 注射吸收 皮下、肌肉、腹腔等注射 注射部位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影响因素少,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肌肉注射药物:由结缔组织扩散,经毛细血管、淋巴进入体循环,以被动扩散和膜孔转运方式转运。一般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同。但难溶性药物的非水溶液、混悬液的吸收不比口服好。 皮下、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三).docx VIP
- 拼多多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腾讯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小米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网易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惠普HP DeskJet Ink Advantage Ultra 4800 系列参考指南.pdf
-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VIP
- DB32T 5071-2025长江江苏段污染物接收船舶作业条件及要求.docx VIP
- DB32T 5071-2025 长江江苏段污染物接收船舶作业条件及要求.docx VIP
- 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拍摄商品短视频PPT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