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风历节脉证并治第五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中风历节脉证并治第五专用课件

目的要求 了解中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熟悉中风、历节病的病因病机及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掌握中风的辨证及历节病的证治。 掌握条文:2、8、10 合篇意义: 1、两病同属广义风的范畴:具有风的 特点,善行数变, (中风发病急骤, 变化快;历节病疼痛呈游走性。 2、两病均以正气虚为发病内因,以复 感外邪为诱因。 3、都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 为了便于学习、掌握、鉴别两病之特点,故合为一篇。 中风病 一.脉症与鉴别 [原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 二.成因与辨证 [原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2) 1、用脉象阐明中风的病因病机 寸口脉: 浮─气血不足 紧─感受风寒 经络空虚,外邪内中 虚寒相搏, 贼邪不泄 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2、中风的临床表现 邪在于络 邪在于经 邪入脏腑 邪在于络 邪在于经 经脉痹阻,筋骨肌肉失养,弛缓不用 --- 即重不胜 邪入脏腑 气血逆乱,上蒙清窍 即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涎。 历 节 病 一.病因病机: 阴血不足,风邪外袭;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 气虚湿盛,汗出当风;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4) 条文分析 1、内因: 寸口脉: 沉---肾气不足,骨失其养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弱---肝血不足,筋失其养 2、外因: 汗出入水中---寒湿浸入 病机与症状 肝肾气血不足 寒湿浸淫筋骨关节 (1)伤及血脉,气血痹阻不畅---关节肿痛 (2)阻遏阳气,寒湿郁久化热---历节黄汗出 历节黄汗与黄汗病的鉴别 历节--汗出色黄---黄汗在局部,关节疼痛,脚肿如脱,两胫热。 黄汗--汗出色黄---黄汗在全身,身体肿,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两胫冷。 阴血不足,风邪外袭 [原文]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6) [讨论] 少阴脉 浮─风邪外袭 (主心.肾 ) 弱─阴血不足 风血相搏 痹阻筋骨 关节疼痛如掣。 气虚湿盛,汗出当风 [原文]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7) [讨论] 盛人脉涩小─阳虚湿盛 加之 导致 饮酒汗出当风─风湿相搏 (1)气虚卫外不固─短气、自汗 (2)邪气流注关节─历节疼不可伸 内因:肝肾不足或阴阳气血亏虚 外因:风寒湿等致病因素侵袭 风寒湿侵袭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历节疼痛 (历节病) 二、证治 1.风湿历节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8) 病机:风寒湿邪痹阻,化热伤阴。 症状分析: 侵入筋脉关节,气血痹阻─肢节疼痛 风 上犯于头,清阳不升─头眩 病久不解 寒 正气日衰 湿 侵 中阻脾胃,气机不畅,胃气上逆─短气,欲吐 身体魁羸 入 流注于下─脚肿如脱 化热伤阴──发热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