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犯罪客观方面专用课件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The Objective Aspect of Crimes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Overview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客观性 具体性 多样性 法定性 第二节 危害行为 Harmful Act 案例 吴某为分得更多遗产,极力怂恿其兄乘坐飞机出差,因为最近民航客机频繁出事。为此,吴某甚至自己掏钱为其兄购买机票。其兄为吴某的表面热情所动,遂乘坐飞机外出。果然,飞机因遇到强烈风暴坠毁,其兄也死于空难。吴某突然良心不安,于是到公安机关自首。 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 主体特征性 有意性 有害性 刑事违法性 案例 甲与乙有仇,想通过神汉丙作法把乙整死,两人还签订了合同:丙负责用扎小人的方法把乙整死。事成后,甲需付给丙500元。如果只是整残,则只付300元。后丙因赌博被抓,公安机关从其身上搜出杀人合同,遂将甲、丙一同拘留。 甲和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迷信犯 迷信犯,是指行为人由于极端迷信、愚昧无知而采用没有任何客观根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实际危害的手段和方法来企图实现其犯罪意图的情况。 案例 被告人张某患有“梦游症”。1998年某夜,张某持刀砍死其妻。第二天清早醒后,张某发现其妻死亡,却不知是自己所为,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调查,确认张某系杀妻凶手。据张某回忆,夜里梦见一片西瓜地,遂用刀割下一个西瓜。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欠缺有意性的行为 反射动作 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身体受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不可抗力引起的行为 注意两类具有有意性的行为 忘却犯:过失的不作为犯。 原因上的自由作为: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的情况。 欠缺有害性的行为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正当业务行为 执行命令行为 自力救济行为 经被害人承诺行为 推定被害人承诺行为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作为 作为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 通常由一系列积极举动组成 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不作为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 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纯正不作为犯 不纯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行为人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合同规定的义务或自愿承担的义务 在特殊场合下,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要求履行的义务 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案例 被告人甲(男,25岁)于1994年某日下午带领邻居两名幼儿到公园游玩(此时公园内人很稀少)。两幼儿在水池旁戏耍时,其中一名(丙,3岁)失足滑进水池。甲怕冷,不敢跳入池中救人,只是高声呼救。这时,青年乙闻声前来。乙不下水救人,反而对丙的挣扎加以嘲笑。公园管理人员赶 到并把丙打捞上来时,丙已被淹死。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义务冲突 家庭医生诊断出丈夫患有性病,丈夫以隐私权为由请求医生对所有人保密其病情。但是,如果医生不将丈夫的病情告诉妻子,很有可能侵犯妻子的健康权。 请问:医生应当如何适当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三节 危害结果 Harmful Consequence 危害结果的含义 可以是实际损害,也可以是现实危险状态 产生危害结果的原因只能是危害行为 客观性、因果性、侵害性、多样性 危害结果的分类 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中介。 间接结果是指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存在着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物质性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非物质性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构成要件的结果,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成立某种具体犯罪既遂必须具备的危害结果。 非构成要件的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引起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的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是犯罪的必备要件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腹透腹膜炎的护理.pptx VIP
- 肌电图设备可行性报告.docx
- 网络短剧推广方案策划.pptx VIP
- 2020年中央空调市场报告-艾肯网.pdf VIP
- 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pptx VIP
-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课件.ppt VIP
- 解放上海红色戏剧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台词剧本手稿.doc VIP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实战课件 第7章 AIGC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pptx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2025下半年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